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新股发行的灰色理论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09:18
【摘要】:首次公开发行新股的“低风险、高收益、巨额申购、高换手率”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大大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正是基于这一点,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推动一级市场发行制度的改革,并于2001年4月实现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转换。但制度变迁效果到底如何,一级市场效率是否有根本性的提高?国内部分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通过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为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建议。 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IPOs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然后,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方法,并对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为后文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改革前后我国新股市场可供对比分析的样本较小,且某些数据波动很大,传统概率统计方法在此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针对我国IPOs问题,本文进行了全面的制度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回顾了我国一级市场制度变迁历程之后,分别选取2000年和200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部分新股作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核准制实施前后的整个IPOs过程(即发行、申购、上市、上市一年)进行实证和对比分析,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一级市场的影响。 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制度变迁提高了一级市场的效率,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初始收益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非常可观,而巨额申购和高换手率现象仍非常普遍,且中签率日趋下降,表明投资者依然非常热衷于申购新股。制度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在于改革割裂了一二级市场的内在联系,在没有解决股票供给刚性及二级市场非理性定价等根本问题情况下的改革只能是局部的和形式上的改革。因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应解决二级市场“股权分置”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同时放开股票供给控制和人为筛选机制,实现股票市场的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意识到资本市场的本质在于投资和优化资源配置,过分强调“筹资”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都将是弊大于利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胜蓝;卢锐;;新股发行、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激励[J];管理评论;2011年07期

2 段竞尧;;新股卖空机制对新股发行的意义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3 ;国内[J];证券导刊;2011年21期

4 刘英团;;八菱科技IPO“猝死”得好[J];商界(评论);2011年07期

5 华猛;肖文东;;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及申购策略分析[J];银行家;2011年09期

6 刘英团;;八菱科技发行失败是好事而不是坏事[J];金融经济;2011年13期

7 皮海洲;;股权性投资能抗通胀吗?[J];卓越理财;2011年08期

8 王亮;;新股发行后市场交易对发行抑价程度的影响[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9 ;A股“失血”之痛[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0期

10 施光耀;张健;马丽华;张麦云;;第一家中止发行公司——八菱科技启示录[J];资本市场;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灿;涂奉生;;上海A股市场新股发行量的周期性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刘玉灿;李心丹;;IPOs低效定价与投资者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潇潇;彭韶兵;;我国IPO定价“破发”原因的财务学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孝华;张光胜;;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时IPO发行规模及发行价格的确定[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杨帆;;关于我国股市的争论与发展前景[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6 翁世淳;;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9 阳亚玲;;新股发行制度的均衡与变迁路径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明浩;新股发行机制应该先改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方家喜;新股发行审批定价发售酝酿改革[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记者 王妍;新股发行机制待改革[N];金融时报;2009年

4 财经评论员 周俊生;新股发行改革要去“伪市场化”[N];广州日报;2009年

5 上海 周义兴;新股发行“红鞋”制一举多得[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许志峰;新股发行何处去[N];人民日报;2009年

7 经济学博士 马光远;新股发行新政进步有限[N];东方早报;2009年

8 记者 王济洲;辩证看待新股发行变革与重启[N];金融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向杰;新股发行箭在弦上[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许志峰;新股发行改革启动[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彦;我国IPO首日抑价及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孙自愿;基于抑价和溢价的IPO初始收益与长期走势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郭敏欣;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毛立军;我国新股发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邹斌;政府窗口指导、询价制与IPO抑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唐勇;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D];浙江大学;2009年

8 武龙;噪声交易者与中国IPO真实首日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赵威;订单驱动市场中基于流动性风险的IPO抑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梁化军;中国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与绩效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俊哲;新询价制下新股发行改革绩效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永胜;我国中小板新股长期走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晓玲;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乐;询价制下我国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收益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韩冬;我国新股发行中定价与申购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刘文晶;A股股票新股发行首日收益率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蒋文瀚;我国新股发行市场IPO高抑价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瑛;中国新股发行抑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陈婵娟;我国新股长期弱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何国通;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0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40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