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换债券的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2:42
【摘要】: 可转换债券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十几年以后,已经从一种新生的金融衍生产品逐渐趋于成熟,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可转换债券同时具备债券和股票期权的双重性,适应了投资人和融资者双方的要求,它的存在给投融资双方都带来了单纯债券和单纯股票无法实现的好处。虽然可转换债券具有吸引投资人和融资者的优势,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其价值的变化既涉及股票市场因素,又涉及债券市场因素,因此找出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对于其发行者和投资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种金融工具达到对资金运用的目的。因此,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相关问题,是一个全新而重大的课题。 本文运用现代可转换债券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相关可转换债券资本市场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并研究了我国可转换债券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是对论文整体性、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特性、可转换债券的性质、价值构成及相应的条款、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优缺点,为下文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基于“后门权益”理论的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分析,并根据我国可转换债券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机。第四章、第五章,分析了我国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进行了思考。第六章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及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642966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子尧;;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分析——基于连续融资假说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2 王冬年;基于“后门权益”理论的可转换债券融资[J];财会月刊;2005年12期
3 李勇;;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6年08期
4 徐萍;;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若干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2006年06期
5 陈爱香;;论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6 吕珍玉;谢刚;;控制权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可转债发行动机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7 刘舒娜;陈收;徐颖文;;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8 徐元彪;黄晓艳;徐涛;;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理论述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亚铮;龙娇;;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应用效果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刘成彦,王其文;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42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4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