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23:22
【摘要】:论文是关于企业债券融资理论和运用以及债券市场发展的研究。通过比较系统地探讨企业债券融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债券融资的理论框架,比较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债券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剖析了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基础及所面临的环境,对闲置资金和社会资金总量、企业直接融资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发展作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预测。运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研究了促进我国企业债券走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轨道所需要的制度体系和战略构想。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企业债券融资理论框架有着丰富的值得研究的内涵 企业债券是有价证券,是资金的代表,发行债券就是集中资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债券具有作为一般金融工具特征和个性特征,个性特征表现为债券持有人对发债企业的收益和资产具有追偿权,债券具有契约和等级的概念。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当前的实践模式体现为,当企业具备了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条件后,还必须经行政机关审批同意才能进入债券融资的正常序列。企业债券融资的价值集中体现在资本扩张价值、财务杠杆价值和改善资本结构上。企业债券的发展理论模型包括研究企业优化模式,只有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企业债券所需要的企业优化模式;研究市场优化模式,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高效率的债券市场以及完备的市场机制才能形成优化的市场模式;研究优化产权制度模式,只有在清晰的产权关系、多样化的产权主体、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条件下才能形成优化的产权制度模式,产权交易条件下才能形成优化的产权制度模式;研究优化管理模式,包括债券管理调控模式,确定债券管理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2、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化应借鉴国外公司债券的管理经验 由于我国企业债券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初期过渡阶段,其管理的基本特征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及深入发展,使现成的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公司债券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通过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提高债券的流动性,高度重视债券投资人的形成,建立十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重视利用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防范债券的风险。与此同时,各国根据不同的国情,灵活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仅注意遵循公司债券作为金融工具的一般性规律同时还注意结合国情,充分重视运用市场手段管理公司债券,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 3、企业债券融资不规范问题对经济社会有显著的影响 企业债券融资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行为,其关系的处理直接涉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管理已经形成了自身体制的特点,但明显存在四大方面的问题,管理体制的行政色彩浓厚,企业债券融资运作虚拟化现象突出,融资规模与市场需求明显不适应,且流动性差,效率低下,中介机构的运作也不规范。这些问题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0.91
本文编号:2645106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830.9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楠;新投资体制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2 章欢欢;上市公司债券融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5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4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