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06 11:14
【摘要】: 信用风险是银行机构中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重大的信用风险事件,如主要交易对手的违约,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甚至崩溃,严重时还会对整个经济体带来严重的影响。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它随着银行业务创新而日趋复杂。为了真实、准确地反映和应对银行信用风险,无论是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对信用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商业银行来说,信用衍生产品正是为了满足商业银行的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并且,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我国金融业将于2006年12月11日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放开,届时,外资银行将和中资银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如何尽快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集中度和不良贷款率较高,并且资本充足率较低的状况也使得银行抵御信用风险的能力低下。此外,我国银行实行的分业经营也使银行分散信用风险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银行业务不断创新,信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信用衍生产品较之我国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中的债转股、不良资产出售、资本重置、贷款证券化等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开发和使用信用衍生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这篇论文旨在将信用衍生产品这一新技术和新产品引入我国,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开发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一些建议,着重讨论了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定价技术。本文的主要创新表现在:1、提出运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意义深远。2、提出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首选应为结构相对简单的信用违约互换,并重点讨论了其定价技术。3、从宏观、商业银行、银监会等角度对我国开展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吴敏;;中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新试点最新进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2 王涵生;;西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启示[J];国际金融;2007年02期

3 徐菱蔚;郑婷;黄婉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1年10期

4 李维;刘晓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6期

5 张伟;孟昭凤;;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华章;2011年23期

6 李燕;;浅谈风险管理在银行金融项目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4年04期

7 龚鸿雁;;大力发展CDS 开拓商业银行盈利新空间[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4期

8 张战友;赵鑫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7期

9 吴昊;;浅探国内商业银行如何防范信用风险[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10 吕运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管理对策[J];学理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浩;;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建设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课题组;;从金融危机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3 吴建军;李玲;;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信用风险成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程新生;宋文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从部门协作到公司治理风险评价——基于LS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案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闫天兵;沈丽;;我国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叶丽红;杨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7 叶翠蕾;;风险导向审计在海运货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实证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黄菊华;何安彬;;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减少企业损失[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邵克雄;郭斌;曾勇;;中国上市公司违约相关性度量方法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利文;如何加强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2 通讯员 车月来;新华信: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很重要[N];北京商报;2009年

3 邢洁;广东信保举办信用风险管理评级发布会[N];国际商报;2009年

4 记者 赵修彬;黑龙江举办信用风险管理论坛[N];中国保险报;2009年

5 ;阳光保险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备案获批[N];中国保险报;2010年

6 田晓军;信用衍生产品及其经济效应(1)[N];期货日报;2004年

7 张光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N];金融时报;2004年

8 景乃权 陈红霞;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启示[N];金融时报;2009年

9 安菁菁;滨海新区金融机构应重视信用风险管理[N];中国会计报;2010年

10 曹小宁;中国信用风险管理环境透视[N];国际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颜;信用衍生产品机理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金正茂;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及数值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光磊;国际信用衍生产品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褚景元;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冯谦;信用风险测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贵清;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安心;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程华;实用信用衍生产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衍生产品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颖;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吴寒梅;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梁伟韬;信用风险模型及其在可再融资假设下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葛咏;交通银行甘肃省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郑奉伟;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方耀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51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51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f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