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一个产业组织学的角度
发布时间:2020-05-07 17:32
【摘要】: 一、选题意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证券业开始萌芽,进入 90年代中后期迅猛发展并壮大。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业作为一个产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证券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对证券业进行系统深入的行业研究很有必要,这对于准确把握证券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证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证券业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发展速度、规模水平、券商间实力对比等表层方面,缺乏恰当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工具),往往难以深入、系统性差、理论性弱。 事实上,产业组织学正是进行产业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工具。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厂商间的相互关系,核心内容是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及市场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经过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学科已经日臻成熟,成为最重要的应用经济学科之一。本文对我国证券业的研究即以现代产业组织学为理论基础,利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框架,对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行业壁垒等四个方面)及其与市场绩效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系统分析。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作为基本框架贯穿始终,基本研究思路是从理论一般到产业具体,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首先从产业组织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理论的角度对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的现状、成因及其对券商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从实证的 WP=3 角度,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计量模型检验,进一步验证前面的理论分析。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逻辑演绎为主,从一般到具体,力求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三章)。 第一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产业组织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该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理论的研究范式和主要逻辑结构。第二节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畴——市场结构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结构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市场结构的计量和市场结构的分类三方面。第三节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范畴——绩效,区分了市场绩效和厂商绩效、绩效与效率,并对绩效的计量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第一章产业组织一般理论的运用和具体化。该章对市场结构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行业壁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具体分析。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第一节对其作了详细分析。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第一节首先利用两种方法对我国证券业的集中度进行了测算,然后分析了我国证券业集中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演变趋势。指出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我国证券业的集中度偏低,影响了市场绩效的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券商的分化重组,今后的市场集中度必然会大幅度提高。第二节主要分析我国证券业规模经济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及其对券商绩效的影响,指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我国证券业的规模经济还不明显。第三节分析了我国证券业产品差别化的类别、特点和成因,指出由于市场发展阶段和创新不足的制约,目前我国证券业务单一,结构雷同,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 WP=4 并进一步讨论了证券业务差别化的实现途径。第四节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市场壁垒的分类、表现形式及其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影响,,指出我国证券业目前管制过多、进入壁垒过高,导致高额垄断利润,对市场绩效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对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券商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对第二章理论分析的实证检验。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先对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我国证券业存在垄断超额利润,市场绩效低下。第二节对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相关的理论与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两种对立的理论假说及其实证检验结果。第三节在计量检验这两种假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证券业中两者的关系符合修正的有效结构假说,股市走势是决定券商绩效的主要外部因素,券商经营效率是影响券商绩效的主要内部因素,而市场集中度与券商业绩之间无显著的统计相关关系。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呼吁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促进竞争,推动证券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四、本文的贡献之处 1.就选题和研究角度而言,到目前为止,国内对该证券业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发展速度、规模水平、券商间实力对比等表层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本文是国内较早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系统地
【图文】:
图 2-6 进入壁垒对价格价格 DP1P0E0 Q 上图表示了存在进入壁垒与不存在进 长期而言 价格 P1之所以高于平均垒障碍了新企业的进入 使得价格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2.5
本文编号:2653301
【图文】:
图 2-6 进入壁垒对价格价格 DP1P0E0 Q 上图表示了存在进入壁垒与不存在进 长期而言 价格 P1之所以高于平均垒障碍了新企业的进入 使得价格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2.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建欢;制度与SCP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志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2 程刚;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经营管理行为与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3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53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