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运行与风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2:23
【摘要】: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上最重要、最具有生命力的创新之一,它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重组,以原始资产为担保,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2005年12月,我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发行了各自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由此标志着这一金融创新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试点。但是,资产证券化也是一项参与主体众多、结构复杂、交易严谨、市场化程度高的金融创新工程,还不被我国投资者所熟悉。它在具有宏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风险也显得集中与复杂。因此,在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同时,谨慎的做好证券化风险的防范工作,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对其实施妥善的监管,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对资产证券化的概述,本文提出了对资产证券化的界定,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交易流程和交易结构作了阐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资产证券化的各种定义,认为提高资产流动性、拓展融资方式、优化融资机制、有效分配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价值取向。同时,资产证券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现金流分析和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三个原理是贯穿整个资产证券化过程的基础。资产证券化的交易主体应该包括发起人,特设机构,服务商,投资者四类。而交易结构则只是在满足基本原理和交易主体要求基础上的多样化结构安排。 第二章从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意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外的发展,在建行、国开行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完成以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相关的产品设计以及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但这些实践给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
本文编号:2671874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艾铭霞;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1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718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