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
发布时间:2020-05-31 10:41
【摘要】: “周内效应”(day-of-the-week effect)指股票市场在一周内的某一天的平均收益率比一周内其他任何一天的平均收益率高或者低,且在统计上有显著性。这种股票收益率在一周内存在周期波动的现象,由于在理论上难以解释,所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股市异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周内效应”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某些新兴国家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异象。 本文采用1991年至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1550只股票日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在使用虚拟变量的基础上,利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周内效应的存在性(周内收益率的差异性),而后在检验存在周内效应的情况下,运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族模型(ARCH族模型)验证是否存在显著的周内效应。 在考察中国股票市场总体是否存在周内效应的同时,本文对股票进行分组,考察不同规模公司股票收益率是否存在周内效应。国内文献均是采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等指数作为样本,由于数据的限制未能对股票进行分组,所以对周内效应与规模关系这一问题的探讨至今仍是空白。 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并不存在“周内效应”,但是规模分组后,大公司存在周内效应:上海股市存在正的“周三效应”,深圳股市存在负的“周一效应”和正的“周三效应”。 “周内效应”的存在揭示了我国股票市场在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就规范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图文】:
1991年一2007年深圳股票市场大公司股票收益率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
本文编号:2689730
【图文】:
1991年一2007年深圳股票市场大公司股票收益率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猛;基于GARCH-t-M模型的中国股市周内效应实证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897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