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1:29
【摘要】: 现代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矛盾,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股票期权是公司股东给予经营者在未来一定时期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一种权利,这种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薪酬与公司长期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赋予经营者参与公司剩余收益的索取权,把对经营者的外部激励与约束变成经营者的自我激励与约束,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对股票期权激励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成果,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概念、特点、类型、理论基础和效应进行了逐一梳理;然后对股票期权激励的要素——授予主体、股票来源、激励对象、有效期、行权安排、行权价格、授予数量、行权方式和行权条件进行设计,并对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进行重点研究,介绍了股票期权激励的定价模型——二项式定价模型和布莱克——舒尔斯定价模型,而且设计了基于EVA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模型;最后对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进行实例研究,从股票期权激励的各个要素出发,对伊利股份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具体运用了基于EVA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1;F832.5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瑞敏;李长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7年11期

2 林瑾冬;;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应加快各项制度建设[J];财务与会计;2006年01期

3 廖敏;;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思考[J];企业导报;2009年06期

4 张安伶;张颖;;浅谈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存在问题及成因[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5 陈营营;张国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8期

6 王蔚;;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分析[J];经济师;2011年08期

7 徐晟,姚禄仕,潘立生;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的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军;;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个人所得税问题分析[J];浙江金融;2009年05期

9 曹莹莹;潘越鹏;;浅议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践[J];齐鲁珠坛;2006年05期

10 郑朝晖;;会计“创造”收益[J];财务与会计;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雪洁;刘汉民;;垄断国企高管薪酬现状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叶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瑞武;余漱峰;;基于因特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4 黄少安;钟卫东;;股权融资成本软约束假说与股权融资偏好——对中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进一步解释[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曹汛;;浅谈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6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7 ;上市公司内审工作的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8 金山;陈盈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法律与财务会计对接评析[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9 徐向艺;陈振华;马磊;;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丽梅;刘晓春;;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大军;股票期权激励乱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雅琼;47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11家遭遇“潜水”[N];证券日报;2010年

3 记者 谷东;17家上市公司五月扎堆“股权激励”[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静 韩万宁;上市公司掀起清欠潮 现金偿还成为主导方式[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何广怀;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虽增,十大隐忧犹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黄婷;上海证监局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质量[N];证券时报;2007年

7 袁立波;西藏上市公司迎来又一春[N];证券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应尤佳;先托管后转让 上市公司频打限售擦边球[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东山邋实习记者 王传晓;深交所踏雪武汉 百家上市公司“鄂军”待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大军;深交所改革停牌制度[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5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杜晓宇;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江燕;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爱然;我国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莉;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韩笑;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曹颖;我国上市公司MBO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曾海晖;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文斐;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效性实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叶立贵;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舒红蕾;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顺熠;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9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89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