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形成的微观机理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5:58
【摘要】: 投资者通过对经济前景和股票价格的预期,进行投资决策。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一个值得颇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投资者行为的选择和投资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投资领域中,随着现代金融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异常现象以及对人类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使以“理性”为前提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严峻挑战。 基于此,以研究投资实际过程为重点的行为金融理论应运而生、倍受关注。行为金融理论利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原理对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模仿投资行为(主要表现为“羊群行为”)是一种重要投资决策行为,国际和国内对模仿投资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股市的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资金、信息和投资知识存量上处于劣势,决定了他们以获取资本利得为主要目标的短期投资行为和缺乏理性的投资行为特征。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投资者倾向观察公开交易信息来获取有用信息。于是,中小投资者便产生了“跟风”、“跟庄”的模仿投资行为倾向。 与此同时,这种“追涨杀跌”的模仿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地推动股票价格走向极端——股价的过度反应,甚至产生股市泡沫。所以,研究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对于股市稳定、健康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研究方法之一:模仿经济学和心理学方法。作者通过研究经济波动的RBC理论,来分析与之联系甚密的股票市场的模仿投资行为及投资心理对股市产生的影响; 论文研究方法之二: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方法。作者以信息传递各个阶段(历史均衡阶段、信息严密封锁阶段、信息泄露阶段、信息扩散阶段和信息公开阶段)为线索,分析信息对股票价格形成的影响,论证股市信息传递机制对模仿投资行为形成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诱因; 论文研究方法之三:数理统计实证方法。作者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采用“羊群行为度”衡量指标,通过对我国1999年第1季度--2002年第4季度的实际数据,得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确实存在着"羊群行为"的实证结果; 论文研究方法之四:进化博弈论方法。作者运用进化博弈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和复制动态方程,论证在我国股市中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占有一定比例的动态均衡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0.91
本文编号:2721984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30.9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昊;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白罡;中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梁利民;基于印花税事件的中国股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郭志春;汽车购置税调整对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2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21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