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定价合理性及抑价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7 18:52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上市融资在企业筹资、利用资金方面的巨大优势。在过去,企业由于长期依赖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普遍负债率高,还债压力大,经营风险较大,难以在战略上考虑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本金约束,不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企业通过一级市场融资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资金资本渠道,而全流通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到来无疑对企业获得发展的长期资本,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引导上市公司吸引投资,促进股票市场优胜劣汰提供的良好的契机。IPO定价及抑价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股票首次上市(IPO)发行定价,特别是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差异(以下简称抑价率,Underpricing),几乎存在于全球资本市场中。 目前针对市场化全全流通情况下的IPO定价合理性的研究比较少,相应的在此基础上影响二级市场IPO首次交易日价格因素问题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本文针对IPO的发行价格,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公司的价值变量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研究公司价值变量对于价格的解释能力,以此来检验我国股票在市场化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另外基于合理性检验的结果,对二级市场首日收盘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分析其二级市场价格虚高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验证了我国2004年8月实行询价制度以后的市场化定价IPO股票的定价合理性问题,并通过对影响新股首日收盘价的回归分析,发现IPO发行价、发行市净率、首日换手率是影响首日收盘价的重要因素。结果说明,二级市场对IPO发行价的反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公司资产价值的关注,以及二级市场对IPO新股的追捧。发行市净率、首日换手率进入解释变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可以说明,目前IPO发行定价正趋于合理。但目前IPO平均抑价率仍然较高,投资者的对新股的追捧反映出投资者对新股上市仍然有盲目的投机反应。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我国在2004年8月实行询价制度以后的 市场化定价IPO股票,尤其是在实行全流通后,此阶段IPO合理性研究较少,通过提取代表公司市场价值的财务指标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发现IPO价格基本反映了公司的市场价值,IPO定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通过对影响新股首日收盘价格的因素分析发现,IPO发行价、发行市净率、首日换手率是影响首日收盘价的重要因素,三个变量对首日收盘价解释贡献率达到0.749,从另外一个侧面解决了目前对抑价率影响因素解释供献率偏低的现象,使目前对首日价格的解释因素的分析更具有可信度。从而在IPO相关的政策建议上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F224
本文编号:273196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F22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俊;中国创业板IPO价格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文芳;我国股票市场IPO定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欧阳陆伟;中国A股市场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实证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4 余及尧;“噪声”投资者情绪与“公有信息”对IPO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5 毛宇鑫;A+H股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6 熊洁洁;中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19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