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债券市场托管结算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18:59
【摘要】: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之时,国债、企业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券市场托管量不断高速增长,标志着市场已经进入扩容期。截至2006年12月末,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托管的债券共有775支,债券存量达9.25万亿。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当前其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要建立高效统一的托管清算结算系统。 托管结算是现代债券市场完整运行的基石,也是提高债券市场效率和控制市场总体风险的关键。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践和中国债券市场过去20多年摸索出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后台系统直接决定着债券市场的效率与总体风险水平的控制。随着债券回购以及短期国债现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券交割风险成为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控制结算风险,建立中央债券托管系统已经成为各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最具实质意义的举措。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以来,经历了曲折的探索阶段和快速的发展阶段。1996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共同推动下,在早期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英文简称“CDC”),负责全国债券的集中统一托管和统一结算,又根据参与主体层次的不同,相应实行不同的托管结算安排。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仍然严重受制于发展滞后的托管结算系统。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明显割据,成为统一集中托管的最大障碍。因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制度和相应的托管信息的不公开,导致的金融欺诈行为,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风险来源,导致投资者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解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拖欠的存量问题,改革债券交易制度,加强债券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托管结算系统等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统一整个债券市场的后台系统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 本文希望通过对托管清算结算的一般机理的介绍,对我国债券市场托管结算体系的剖析,对成熟债券市场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债券市场托管结算系统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债券市场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议,供有关利益各方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51
【图文】:

债券交易,基本过程,债券


图 1 债券交易、清算、结算与托管基本过程8(二)债券托管的一般机理分析义上的债券托管(Custody),是指由特定机构接受债券持有人的委的所有权、转移权及由此产生的安全性进行保存管理和权益监护的能确保委托人随时能够存取其所有债券。随着现代技术手段在债券,交易更加迅速,使得债券资产作为高流动性的货币索取权形式的加强化;显然债券托管与贵重物品和一般商品的委托保管的区别也易越来越集中在证券交易所,即使是场外柜台交易也并非传统意义的分散割据的市场状态,总是由一定的报价系统将市场参与者连广泛的接收各种信息,这样债券资产就不可能分散在每个参与者手于集中性市场指定的托管机构,才能应对大量快速的债券交易活动,使得债券自发行认购始就意味着托管的必要,托管也更是流通市,所以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债券簿记系统,通过电子账户的形交易商办理债券的买卖和托管事宜。并以托管系统的状态(是分散

流程图,托管业务,债券,传统意义


券市场在中世纪欧洲刚刚兴起至 20 世纪 80 年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债分散状态,即由客户自行选择债券经纪商代为托管。这是一个很简单客户与自己的经纪商之间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就债券存托、提取、授权等内容进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规定,这种托管完全由当事人相互赋予的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信用关系,其业务流程如图 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东;;中国债券市场托管结算系统的问题及改进途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2 陆晓明;世界证券清算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3 赵锡军,刘炳辉,李悦;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推出背景、效用及策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4 吴方伟;中央债券托管结算机构的风险控制作用[J];金融研究;2001年09期

5 仲黎明,刘海龙,吴冲锋;证券交易信息披露与交易者偏好——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J];管理评论;2003年11期



本文编号:2733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3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