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季末粉饰业绩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22:33
【摘要】:粉饰业绩行为是指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时期末采取一系列手段粉饰自己的投资业绩,从而达到欺骗投资者、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通常情况下,证券投资基金具有稳定证券市场,提升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及运行效率的功能。但是,由于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代理投资制度,决定了基金管理者与基金投资者之间呈现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将产生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导致基金管理者追求的往往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基金投资者价值最大化。本文试图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在代理投资模式下季末粉饰业绩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以反映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个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季末粉饰业绩行为的研究,采用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06-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采用Carhart等人研究基金季末粉饰业绩的研究方法,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日频超额收益率进行分析,判断基金是否存在季末粉饰业绩行为;其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方法,对存在季末粉饰业绩行为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季末持有的重仓股票日频超额收益率进行分析,检验基金季末业绩粉饰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基金季末拉抬其重仓股票的程度和倾向。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后,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增强指数型基金季末最后三天普遍存在“粉饰业绩”行为,且增强指数型基金季末“粉饰业绩”行为不存在季初反转效应,其粉饰业绩的主要动因是战胜大盘,而其他类型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则不普遍存在季末“粉饰业绩”行为;深交所和上交所的收盘机制对增强指数型基金季末拉抬股价总体上的遏制效果相差不大;“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引入,遏制了非季末交易时间段的拉抬股价行为,但对季末交易时间段拉抬股价行为的遏制效果不明显。此外,“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季末超额收益率均值高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均值,“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股票价格发现功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换手率高于3%,流通市值小于50亿,季末股价被拉抬的程度最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本文编号:2735913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凤元,孙培源,陈启欢;上海市场股票收盘价格的窗饰效应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10期
2 冯金余;;国内基金市场不存在“赎回异象”吗?——基于基金业绩与资金流动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735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5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