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6:14
本文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股权激励机制随着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随着我国产权制度现代化和管理制度市场化发展,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被激励对象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化,促使被激励者为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统计数据来看,在2005-2014年期间,我国共有673家上市公司提供了851项股权激励计划,目前处于实施阶段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数为630项。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及会计准则解释3号、4号,对我国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与完善。随后,监管部门也不断完善出台相关规定指南,在理论上给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提供了法规依据与指导,但是从实务界爆发的海南药业、伊利股份等因股权费用而导致企业巨额亏损的案例来看,企业在实施层面尚存在对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理解不到位以及对会计处理规定存在异议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实务问题,以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股份支付会计准则规定内容,然后对所选取的样本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发现从2013年开始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数逐渐接近股票期权数,说明企业逐渐倾向权利与义务对称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可行权数量估计、可行权条件设定以及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方面,企业在实施层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是实务界对准则解释指南里认为限制性股票需要在授予日确认激励费用的说明存在异议;三是结合伊利案例分析了实务界存在的会计处理不完善之处,包括行权指标要求过低、行权指标选取不合理、净利润核算口径不合理的问题;四是实务界对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否应该适用会计准则范围进行讨论,结合瑞和装饰的案例,指出了IP0企业股票公允价值确定以及费用摊销方法难点。为了全面完善股权激励实务界会计处理,以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会计处理 股份支付准则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275
【目录】:
- 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研究10-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内容及文章框架13-15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15-17
- 2 股权激励概述17-23
- 2.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7-18
- 2.1.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17
- 2.1.2 股份支付概念及常用种类17-18
- 2.2 我国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规范18-19
- 2.2.1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19
- 2.2.2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19
- 2.3 国外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规范19-23
- 2.3.1 美国会计准则19-20
- 2.3.2 国际会计准则20-23
-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会计处理存在问题23-37
- 3.1 股权激励计划的现状描述23-28
- 3.1.1 样本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目前的实施进度23-25
- 3.1.2 标的股票来源25-26
- 3.1.3 股权激励模式26-27
- 3.1.4 有效期27
- 3.1.5 小结27-28
- 3.2 股份支付确认和计量中存在的问题28-32
- 3.2.1 可行权数量估计28-29
- 3.2.2 股份支付计划的取消与作废29-30
- 3.2.3 可行权条件设置30-31
- 3.2.4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31
- 3.2.5 限制性股票计划费用摊销31-32
- 3.3 案例——伊利股份股权激励32-37
- 3.3.1 伊利股票期权计划概括32-33
- 3.3.2 股权激励计划分析33-35
- 3.3.3 对伊利股权激励的借鉴思考35-37
- 4 我国IPO企业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存在问题37-43
- 4.1 IPO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特点38-39
- 4.1.1 IPO企业成功上市的情况38
- 4.1.2 IPO企业上市失败的情况38-39
- 4.2 IPO企业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问题39-43
- 4.2.1 IPO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案例39
- 4.2.2 IPO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39-41
- 4.2.3 IPO企业股票的公允价值的确定41
- 4.2.4 IPO企业股份支付费用确认41-43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43-49
- 5.1 研究结论43-44
- 5.2 完善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的建议44-49
- 5.2.1 对股份支付准则在确认方面的改进建议45-46
- 5.2.2 对股份支付准则在计量方面的改进建议46-47
- 5.2.3 对股份支付准则在披露方面的改进建议47-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燕;;股票期权的法律与会计约束——伊利事件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叶建芳;邱显婷;;伊利股份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分析[J];财政监督;2008年06期
3 潘琼芳;;股权激励成本会计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1年12期
4 卢燕;;经理人股票期权:费用观还是利润分配观?——由伊利事件引发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8年07期
5 郑先弘;;我国股权激励会计实务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10期
6 李洪;;关于IPO企业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09期
7 ;财政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2005年76期
本文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