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上市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51;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妍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2 许祥军;;现阶段我国股指期货面临的新问题及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3 李栋;孙松;;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4 郭春新;丁顺;张永杰;;金融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联合监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5 徐翔;;异地上市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华富士A50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6 ;中国金融发展不能摸着石头过河[J];金融博览;2011年08期
7 王峰娟;王亚坤;张运来;;我国企业海外金融衍生品投资巨亏的原因与对策[J];投资研究;2010年01期
8 覃海慧;;2007年股市10个热门词语[J];黄金时代;2008年01期
9 唐喜玲;;对套期保值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10 杨卫东;;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对冲策略探讨[J];上海国资;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丹;;股指期货在中国上市的背景分析及短期发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庆林;杨晓华;;热炉效应在股指期货内部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博;;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品定价的法律规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王红英;郑学勤;刘震;章飚;富旭文;王兆先;田联丰;;股指期货运用之道[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5 游桂云;荆艳妮;;从金融衍生品的异化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6 王红艳;王亮;王克勤;;九、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实例分析[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建辉;;灰色灾变理论在气候类金融衍生品价值评估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卷首语[A];2011年第五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专刊[C];2011年
9 何永贵;白洁;黄仁辉;韩月娥;;基于案例推理的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的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包明宝;;论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冲击及减缓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朱宝琛;开启金融衍生品发展新时代[N];证券日报;2010年
2 刘潇;金融衍生品并不是“财富窃贼”[N];商务时报;2008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朱玉辰:丰富产品打通市场形成合力[N];证券时报;2011年
4 中信建投期货 刘超 杨军;创新型基金产品设计与风险控制研究[N];期货日报;2009年
5 张建龙;中国还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吗[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磊;试“金”石[N];期货日报;2010年
7 记者刘芳;金融衍生品 发展正当时[N];解放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叶苗;胡俞越:股指期货应紧随融资融券推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中信建投期货 刘超;立足长远尽快推出股指期货[N];期货日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纪鹏;积极稳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N];中国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丽;股票和股指期货跨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王石;中国金融衍生品研究与中国期货市场实践[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飞;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非完备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蒋勇;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与量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王沛英;股指期货与金融安全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李慕春;股指期货市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7 蔡向辉;股指期货影响股市波动的机制解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8 林祥友;融资融券交易下的股指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方斌;股指期货功能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徐旭初;股指期货的国际比较研究——模型、实证及中国课题[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逸翊;股指期货对股市风险的防范[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彦宇;新华期货公司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与风险管理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敬东;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势在必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杨欢;股指期货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建国;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若贝;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策略研究及风险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玲;中国股指期货定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唤工;我国开设股指期货的理论研究与动作构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王珂;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诺;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行性及设计方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75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5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