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股票市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特征及相关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18:10
【摘要】:有效市场假说(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自1970年正式提出以来,接受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和论证,进而以其理论的严谨性成为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石,现代金融研究的理论大部分都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之上。但在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的众多金融市场异象时,有效市场理论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使人们意识到其并非绝对完备的真理。基于此,学术界开始出现对EMH理论的质疑,并试图从各种角度去寻求更加合理的解释方案,如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分形市场假说,协同市场假说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有力挑战的只有行为金融学。不过发展至今,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对金融研究与决策的制定更加贴近现实,但由于其一直未能形成其特有并完整的理论体系,行为金融始终无法取代EMH在金融领域的核心地位。论文借鉴Lo(2002、2004)和Farmer(1999、2002)等学者所提出的观点,利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进一步分析从适应演化的角度研究金融领域的适应性市场假说(AMH:adaptive markets hypothesis).在不否认EMH的分析模式及其所强调的理性参与者前提下,强调理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外部环境相关联和不断变化的理性,参与者的行为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非理性,又会由于不断适应环境而使非理性逐渐消失。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整理相关文献,分析EMH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异同。同时,搜集引入生物进化论的相关金融研究,分析其研究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导出AMH理论,阐述该理论的含义和实质,提出其应具备的特征。将上述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适应性市场假说的整合作用,并阐述其在金融研究中具备的合理性和优势。二、实证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异常现象,非理性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也是适应性市场假说产生的意义所在。通过对市场非理性指标的分析,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的高换手率表明我国股市整体存在非理性行为,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根据自身主观判断进行短期操作,存在较大投机性,初步判定了我国股市存在有限理性现象。此外,依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分别对中国股市中存在的风险厌恶、热炒新股以及文化冲击等因素引起的股价波动异常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偏好影响,分析其形成的内在规律。结论显示,中国股市投资者并非完全的风险规避,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随投资环境而变化的,有效市场假说所强调的风险厌恶只适用于投资者面对盈利状态的情况,在面对亏损状态时,投资者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承受力,即风险偏好的特征;股市存在热炒新股的现象,初始收益过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股上市价格被严重高估所导致的,后市存在非理性的盲目推崇;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均证实,在中国股市,文字确实能够对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产生影响,并存在吉祥文字股票价格贵、收益高的现象。三、在对适应性市场假说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确定检验准则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实证分析了其适应性市场特征。运用自动混合检验、修正R/S模型、LW模型等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检验,探讨股市有效性指标的不确定性,分析其发展变化的特征。运用几类对波动率估计有不同侧重点的均值GARCH模型(IGARCH-M, GJR-M, APARCH-M)验证股市收益与风险关系的存在和时变性。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指标,衡量市场条件改变对股市价格、收益和波动率的影响。结果证实中国股市具有适应性市场所强调的特征。四、根据适应性市场理论,构建基于ARFIMA过程的AMH-GARCH类股市波动率模型,同时探讨股市收益的长期和短期记忆性以及股市收益与股市“生态环境”间的尾部相关关系及其时变特征,并充分考虑股市收益所具有的有偏、尖峰和厚尾特征,对股市收益波动率进行估计和预测。从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拟合优度、样本外预测能力几个方面比较传统波动率模型和AMH-GARCH类模型。比较样本内估计效果和样本外预测能力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包括标准统计损失函数法和Diebold-Mariano检验等,从而得到相对客观的结果。五、基于波动率建模的结果,构建适应性市场风险测度指标,并根据风险值大小建立股市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提示。同时,根据估计值和测算值对实际数据的覆盖程度等几个方面衡量新的风险测度指标估计以及预测能力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六、将动态风险厌恶系数引入避险模型,能够体现投资者的认知在与投资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对待风险和收益的态度变化,因此将其引入现代避险问题的研究也体现了适应性市场假说的思想,也是从追求风险最小化到兼顾风险和收益的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突破。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的实证分析表明,与常规风险最小化准则下的避险策略相比,效用最大化的避险策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能够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综合效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图文】:

序列,统计量,滚动时间,上证综指


逦深证成指月度数据逡逑图3-1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逡逑图3-1为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收益数据的AVR统计量、AQ统计量以及长记忆逡逑参数值的滚动时间窗估计结果,图中AVR统计量和AQ统计量的虚线代表在5%逡逑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由图3-1可以看出,对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各样本统计逡逑量和d值随时间不断波动,并且两个市场的AVR统计量和AQ统计量均在2007-2010逡逑年左右,超出了邋95%的临界水平线之外,^/值也在此区间远大于0,表明在此时段中逡逑收益序列具有自相关性和长记忆性,市场无效,而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发生了房地产逡逑

正态分布,收益与风险,中国股市,相关系数


由表3-1可知,两个市场义的均值为正,说明整体来讲风险和收益呈正相关,市逡逑场参与者属于风险规避型;标准差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表明A有很大的波动幅逡逑度;偏度、峰度指标以及J-B统计量表明力手列存在明显“尖峰胖肥”特征,且不服从逡逑正态分布。根据图3-2则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在考察区间,各种模型假定下两个市场逡逑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均不稳定,正值出现的概率大于负值且波动剧烈,说明在我国股逡逑市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逡逑对股市收益和风险关系的阐述最常见的是风险——收益权衡效应,该理论认为逡逑投资者在进行某项投资时是需要给与补偿的,投资者的正常心理是在风险和收益分逡逑别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高、风险小的投资对象,因此收益和风险为正向关系。该逡逑理论的前提是投资者具有理性心理,但实际市场的参与者却并非全部如此,或者市逡逑场参与者对不同环境下的风险态度并不相同,即存在处置效应,当投资者处于收益逡逑状态时,表现出对风险的规避,;I值为正;而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则会继续逡逑

股票市场,时变


当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则不会急于出手,并且期盼市场波逡逑动的加剧,以期会出现可以扭亏为盈的机会,表现出的结果即是人们对风险的一种逡逑高承受力,或者说风险偏好。而在所选的样本区间中,上证指数与深证成分指数收逡逑益显示整体形势并不太好,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负收益状态,因此所得出的CRRA逡逑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逡逑表6-1邋CRRA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逡逑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逡逑SZZ邋-0.032逦0.039逦-0.126逦0.066逡逑样本内估计逡逑SCZ邋-0.023逦0.035逦-0.130逦0.072逡逑SZZ邋-0.013逦0.023逦-0.120逦0.051逡逑样本外估计逡逑SCZ邋-0.004逦0.025逦-0.157逦0.041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建坤;王江帆;;标准金融与行为金融的融合及创建新金融理论的构想[J];浙江金融;2006年02期

2 冯梅,王冀宁;数学建模在现代行为金融研究领域的应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2年12期

3 贺强,杜惠芬;关于行为金融若干基础问题研究的几点意见[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11期

4 黄树青;行为金融在中国:现状、前景与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黄树青;行为金融研究在中国的现状、前景与问题[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6 周战强;行为金融:走近现实的理论[J];经济导刊;2003年04期

7 张谊浩,陈柳钦;中国行为金融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曾郁林;行为金融论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1期

9 徐春波,贾玉贺;行为金融对现代金融的逻辑批判[J];江苏商论;2005年04期

10 陈红艳;;国内外行为金融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武汉大学 肖小锋;行为金融之“厌恶”观[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沈丽普(学者);金融投资如选美[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 扬韬;跟着做与抢先机[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职业投资者,经济学博士 扬韬;贪婪无止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人情味是怎样从经济学中逐步消散的[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文凤华;嵌入群体心理的行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彭飞;基于行为金融的资产选择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王斌;IPO、市场有效与行为金融[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云红;中国股票市场的适应性市场假说特征及相关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玉杰;行为金融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2 陈雯;罗伯特·希勒行为金融思想述评[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3 陈麟;公司行为金融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司震寰;信息对股票价格波动影响的行为金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甫军;行为金融:发展历程和中国股市的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03年

6 巩磊;基于行为金融的中国股市日历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祝丽玲;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组合决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瑾;行为金融视域中的证券市场投资策略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9 苟宇;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郝军;基于行为金融的中国封闭基金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1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61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