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8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扩大内需仍需增发国债[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7期
2 袁钢明;;增发国债对拉动内需明显减弱[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7期
3 张延辉;;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认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年01期
4 刘彦;;政府投资再修炼[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Z1期
5 刘国艳;;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选择[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6 王红茹;王保安;樊纲;米建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应走多久?[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12期
7 李程富;屈晓静;;浅析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8 贾康;;保持扩张[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9 贾康;;2005年:财政政策转型[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5年01期
10 辜珩;;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中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云凤;;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为时过早[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马英俊;;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淡出?[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长春市财政局基建处科研所联合课题组;;长春市国债投资效益分析[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5 胡代光;;借鉴国外经验要切合国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解析[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6 范剑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营养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走势大型报告会会刊[C];2002年
7 ;只有清醒才有远见[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冬生;;乡镇卫生院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浅谈[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7年
9 ;建立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10 周炼石;;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中国的传承与创新[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志东;河北急事急办普降“及时雨”[N];中国财经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崔春雨;2003:积极财政政策的过渡年?[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王迎晖;2004:新积极财政政策上路[N];中国税务报;2004年
4 刘晓东 曹远峰;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非典”影响[N];发展导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宋镜;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孕育新机[N];中国财经报;2004年
6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王振宇;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解读[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王擎;积极财政政策转型在即[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林跃勤;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恰逢其时[N];中国保险报;2004年
9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宏观处;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平稳增长[N];金融时报;2001年
10 本报特邀撰稿人 范剑平;积极财政政策不可松懈[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威;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延斌;关于国债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刘忠敏;中国国债经济效应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5 王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6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7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岑雅衍;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陈文正;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浩然;我国通货紧缩时期财政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时友;我国国债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 李慧哲;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及效应分析[D];河北大学;2003年
3 汪露;1998-2007年我国国债政策拉动内需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剑超;我国国债法立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彭思珩;我国国债的合理规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金秋博;美国国债的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洪丽;我国国债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鹏;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苏石榴;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及成功经验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10 鲍金伶;国债投资调控法基本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7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