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08-09 08:20
【摘要】:可转债是一种混合型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集股权和债权融资于一体的特性,具有筹资和避险的双重功能,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相当普遍和成熟的融资工具,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大融资者和投资者的欢迎。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股市受挫,可转债在这场金融风暴里起到了“避风港”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在我国试点发行。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可转债的规定,同时推出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继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后,于2008年继续推出可交换可转债,可转债融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日益受到重视。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1998年至今,我国已经有64家公司(其中万科等四家上市公司各发行两次)利用可转债进行融资,总的发行规模达到1137.39亿元。可转债融资不仅有利于拓展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优化其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提高其经营业绩,而且作为一种可以不断创新的衍生品种,也有利于证券市场多元化发展。然而所有的上市公司是否都适合发行可转债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可转债融资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借鉴国外上市公司的经验理性运用可转债融资,进一步规范我国可转债市场,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理论界,关于可转债融资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价和融资动机等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环境和可转债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继续深入探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立足于上市公司,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可转债融资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目前上市公司运用可转债融资的现状,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和图表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发行、募集、转股等多方面做出详尽的分析,同时发现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剖析其原因,在借鉴国外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整个阐述和论证过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期对上市公司理性运用可转债方式融资提供帮助,同时对完善可转债市场提供建议。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四章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有关问题: 第一章是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概述,包括可转债和可转债融资概述,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必要性; 第二章是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发展与现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是国外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经验借鉴,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是进一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发展的建议。包括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建议。从内部来说,主要是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素质,端正融资动机,.谨慎选择发行时机,合理设计发行条款,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信息披露等。从外部来看,主要是提高政府一些部门的认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可转债市场,为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创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9.2;F832.51;D922.2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连英祺;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鹏;中国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6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86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