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资产证券化跨国运作中的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00:38
【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己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金融创新 崛起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技术之一。随着二战结束以及西方各国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展,各国政府逐步放 宽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对货币自由兑换的管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开 始趋向明朗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加速增长,融资证券化成为主流,资产证 券化的发展中,有两个现象正引起广泛的关注:第一,资产证券化技术在国 际资本市场上被广泛采纳,跨国交易迅速增长;第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因 为经济,法律基础薄弱被排斥在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中,恰恰相反,它们 往往是国际资产证券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资产证券化的这种发展趋势是由 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特征和国际资本的运动规律决定的。资产证券化的完整 体系包括多环节的交易过程,涉及多个参与主体。资产证券化的这种结构特 征为融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地域组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就是 说,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最合适的参与者,完成最经济的交易过程。 而追逐高收益、低风险是国际资本的天性。通过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结构 安排,发达国家的充裕资本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潜力、高风险的投资机会 实现了原本很难实现的对接。 中国金融界探讨资产证券化己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但是资产证券化在中 国的实践仍然处于零星的、低姿态的各案阶段,可以看到,由于经济环境、 法律框架、信用基础、利益驱动、等诸多因素,资产证券化无法在中国近期 大规模推进。但是,跨国运作可以作为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新的思路。 将境内资产包装到境外实现证券化可以避免和国内现有市场环境相冲突,例 如,将特设机构在境外监管宽松、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其注册和发债资 格问题将迎刃而解。此外,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顺应国际金融市场以证券 化为主导的大趋势。在提出新思路的同时,研究跨国运作中的风险就显得十 分必要和重要了。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特征,使得它既具有与发行债 券相同的证券化风险,又具有独特的信用风险及提前偿付风险,同时由于是 跨国运作,还存在着国际金融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预测及规避都须做详 尽的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830.9

【共引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任航;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N];上海金融报;2002年

2 记者 王剑萍;健全和完善信用体系——需要社会各方的重视和参与[N];上海金融报;2002年

3 记者 冯娟;恒康保险:开拓网络销售新领域[N];上海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勇;多银行贷款池的分档与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宇;资产证券化破产隔离机制的法理基础与中国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王保岳;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邱强;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效应及其适应性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江航翔;开放条件下中国离岸资产证券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贺宁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产证券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冒艳玲;资产证券化的资产转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启祥;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林国梁;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关系及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王建伟;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郭平刚;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杜心远;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与再融资能力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静;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的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石鹏;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和风险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晨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袁立新;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机构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李郑璇;资产证券化与我国房地产融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1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91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