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08:14
一、选题的意义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其它类型债券的主要发行和交易场所,是连接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2001年7月,为了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九家金融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开展双边报价业务,这标志着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初步建立起做市商制度。2007年2月,为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价格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实施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管理规定》。作为一种新的市场机制,做市商制度的运行状况受到极大的关注。 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做市商是指在债券市场上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度的债券经营法人,这些经营法人在其愿意的水平上不断向交易者报出某些特定债券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并在所报价位上接受公众或其他交易商的买卖要求,保证及时成交。所谓做市商制度,就是指在一定监管体系下,做市商持有某些债券的存货并以此承担维持这些债券的双向买卖交易的一种制度。 完善、高效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活跃、稳定和平衡债券市场,促进价格发现和收益率曲线的形成。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做市商制度在做市效率、做市规模和市场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难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学习和借鉴国外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中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以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和探索,这些工作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本文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文从做市商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入手,论述了做市商的理论基础;通过比较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比较成功的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结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指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对债券买卖报价的不积极所导致债券市场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做市商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对与做市商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关于做市商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全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第二章主要是对美国、欧元区、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和不同政策支持下各国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状况,并对这些适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在做市商制度的一般理论基础之上,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我国形成商业银行作为债券市场做市商的主体的做市商制度有其特殊的背景:1997年,在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从交易所中退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了现阶段相互分离的两个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市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易成员大幅增加,交易日趋活跃。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为促进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规范发展不断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使得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作用和效率不断提升。 本章第三节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特征,应用模型分析了做市商的合适数量,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做市商的做市规模和做市效率。本节着重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债券买卖报价的价差进了分析,做市商设定买卖报价的目的之一,就是用买卖报价价差的收益来弥补做市成本。因此,做市商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法人,在市场操作中必须考虑成本因素。这里的成本因素不考虑与交易无关的固定成本,我们只考虑交易时的成本,大致有以下三种:单据的处理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成本。此外分析了影响报价价差的其它因素,包括市场的活跃度、市场的风险度、做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和限价指令的作用。 本章最后一节指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所面临的其它问题:做市商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做市商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导致做市商缺乏造市的内在动力;在交易方式上,做市商缺乏规避风险的机制,容易引起市场的激烈波动;做市商监控和评估机制不健全等。 第四章主要依据本文前面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分析,结合国外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议。做市商制度的完善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之外,还应该加快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建设。 三、本文的写作方法和特色 本文立足于在对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成功的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特点及其经验与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进行深度剖析,指出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可以说是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深入研究和补充。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外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启示。同时,本文运用一些数理模型和数据图表的形式对本文的论点进行了补充说明,使之更有说服力。 四、本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中,由于缺乏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债券买卖报价的相关数据,如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持有的债券存货数量、信息不对称成本等数据,使本文无法采用大量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的报价行为进行研究,因此文中涉及到对做市商买卖报价价差的分析也主要是以文字分析为主,仅补充了一些数字图表作进一步的说明。同时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设庞大复杂,牵涉到方方面面,本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对于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建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832.51
【部分图文】:
图 5:2005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买卖价差示意(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在一段时期内,做市商的利润应该大致等于买卖价差总和加上存货利润(因为存货价格变化带来的利润也可能为负)。做市商制度形成初期,做市商主要是通过买卖证券的价差来弥补成本或实现盈利。但随着做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双边报价的差额越来越小,做市商几乎难以通过报价产生盈利,许多做市商则更多的考虑如何利用做市商所具有的较高的市场信誉来在其他业务比如代理、承销业务上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弥补在做市业务上的不足。因此降低成本尤其是进行存货控制与管理对做市商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做市商的效率。3.4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双边报价商只是具备了做市商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市商,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编号:2817395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832.51
【部分图文】:
图 5:2005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买卖价差示意(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在一段时期内,做市商的利润应该大致等于买卖价差总和加上存货利润(因为存货价格变化带来的利润也可能为负)。做市商制度形成初期,做市商主要是通过买卖证券的价差来弥补成本或实现盈利。但随着做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双边报价的差额越来越小,做市商几乎难以通过报价产生盈利,许多做市商则更多的考虑如何利用做市商所具有的较高的市场信誉来在其他业务比如代理、承销业务上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弥补在做市业务上的不足。因此降低成本尤其是进行存货控制与管理对做市商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做市商的效率。3.4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双边报价商只是具备了做市商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市商,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涛;;银行间市场投资人结构及监管:理论综述及国外实践[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2 王仕宏;武建新;张滋霈;;资本市场做市商制度规范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5期
3 杨涛;;我国银行间市场投资人结构及监管原则研究[J];上海金融;201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华;我国创业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宋杰;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玉婵;制度变迁中的国债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何涛;做市商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7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173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