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沪市A股IPO价格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9:24
199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改革逐步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股票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亦不断提升。通常,企业在一级市场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被称为股票IPO。它是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场)的连接通道。然而,不论亚太地区,还是拉丁美洲国家,甚至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实证研究表明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价现象,即新股的发行价格通常显著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这一现象在我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中更为显著。 关于股票发行定价和理性的研究通常使用IPO抑价程度以及将抑价程度与成熟市场相比较进行判断。从理论上看,股票发行价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预期的贴现值,与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没有本质区别,IPO公司股票上市后不应该出现高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现象。然而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程度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远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这被许多学者看作是我国股票发行价格不合理的一个主要依据,因此新股发行定价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由于IPO抑价程度是把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相比较的结果,因此必须考虑到作为比较标准的二级市场价格是否合理这一重要问题。如果二级市场的价格是合理有效的,能够反映公司价值,那么大幅度的抑价说明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二级市场的价格未达到合理有效的程度,就会存在比较不准确的问题,那么通过比较抑价程度来说明一级市场的价格就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国内企业和股票市场的特殊性,对我国沪市的A股发行价格的合理性进行研究。论文以公司财务理论为理论基础,以2001年至2007年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并在分析过程中将IPO价格和市场价格分开,分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研究。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公司的价值变量进行至成分回归分析,研究公司价值变量对于价格的解释能力,以此来检验我国股票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改革提出建议。研究表明, 2001年以来总体而言我国股票的IPO发行价格较市场价格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而造成IPO抑价程度过高的原因可能是二级市场价格虚高。而这一结论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实现股权分置改革和询价制施行后有关IPO价格合理与否的最新研究。 本文将按照“概念基础——实证分析——实践应用”这一研究范式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整篇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述评,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阐述。首先,对现阶段有关股票IPO发行价格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试图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寻找新研究的突破口;其次,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范畴进行概念界定,从而确定文章的理论支撑。该章构成了本文的“概念基础”部分。第三章为研究方法和样本设计部分。本章指出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也对案例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论证做好了准备工作。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根据计量经济模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沪市A股IPO价格进行模型分析,以期通过模型结论对我国股票IPO价格的合理性与否做出结论。进而,根据中国股票市场IPO发行制度的屡次变迁,进一步分析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部分,这也是本文的实践应用部分。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832.51;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1 本文研究的问题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2 文献述评
2.1 相关文献评论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评价
2.2 研究问题的理论范畴
2.2.1 股票IPO 的发行方式
2.2.2 股票IPO 定价理论及模型
3 研究方法和样本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主成分回归法
3.1.2 技术路线
3.2 样本设计
3.2.1 样本选择
3.2.2 变量设计
3.2.3 研究模型
4 我国IPO 行政化和市场化定价实证分析
4.1 分阶段提取主成分因子
4.2 分阶段主成分回归分析
4.2.1 一阶段回归分析
4.2.2 二阶段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减少政府干预,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集中统一监管
5.2.2 引进竞争机制,解决股票市场供求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2829535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832.51;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1 本文研究的问题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2 文献述评
2.1 相关文献评论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评价
2.2 研究问题的理论范畴
2.2.1 股票IPO 的发行方式
2.2.2 股票IPO 定价理论及模型
3 研究方法和样本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主成分回归法
3.1.2 技术路线
3.2 样本设计
3.2.1 样本选择
3.2.2 变量设计
3.2.3 研究模型
4 我国IPO 行政化和市场化定价实证分析
4.1 分阶段提取主成分因子
4.2 分阶段主成分回归分析
4.2.1 一阶段回归分析
4.2.2 二阶段回归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减少政府干预,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政府集中统一监管
5.2.2 引进竞争机制,解决股票市场供求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世闯;我国创业板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9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295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