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首次发行新股市场化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6:49
   首次发行新股(IPOs)的“高名义回报、低实际收益、低风险约束、巨额冻结资金、高换手率”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大大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正是基于这一点,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推动一级市场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然而,2001年底之后,这一市场化进程出现了停滞甚至是倒退。本文在对中国一级市场进行深入制度分析,充分把握和体会中国IPOs问题的制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前后我国新股发行价格过程的实证和对比分析,认为虽然1999年开始的一级市场制度改革确实带来了发行价格的“市场化”,但却并未从根本上提高一级市场的运行效率。本文认为,一级市场制度改革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次改革简单割裂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没有解决股票供给刚性以及二级市场非合理定价等根本性问题的情况下,就试图在一个不完全的市场中推行局部的和形式上的市场化机制,最终必然落入“准市场化”的困境——效果不佳,制度变形,仅具有市场化的形式而缺乏市场化的实质。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应当遵循先放开股票供给控制和人为筛选机制,实现股票市场的供求自平衡,再引入市场化发行机制的顺序;更重要的是,政府和管理层必须意识到资本市场的本质在于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过多地体现“筹资”意图或是“稳定”需要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都将是弊大于利的。
【学位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部分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IPOs短期收益率偏高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IPOs的长期弱势和热销市场现象
        第三节 国外IPOs研究的启发与借鉴
    第二章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的分析与述评
第三部分 中国IPOs问题的制度分析与实证研究
    第一章 我国IPOs制度变迁分析
    第二章 中国IPOs市场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第二节 发行定价阶段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申购阶段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上市首日收益率分析
        第五节 IPOs上市后一年内的价格走势分析
        第六节 实证结论综述
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翁世淳;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2 向朝进;IPO价格形成及短期价格调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高学哲;中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4 杨记军;IPO定价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龙云;中国B股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宁宁;中国IPO上市首日超额收益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刘青科;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詹雯雯;投资者情绪对我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1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31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