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发展金融互换市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13 09:41
金融互换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的新兴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具有规避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逃避外汇管制、降低融资成本、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等功能,因而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 80年代末以来,金融互换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互换市场更是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据世界国际互换交易商协会(ISDA)公布的数字,仅97年互换市场的交易规模现已达24.1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任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会面临降低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等问题。金融互换交易作为一种新型衍生金融产品,刚好满足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在这几方面的需要。随着我国金融环境不断改善,利率和汇率开始走向市场化、计算机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我国发展金融互换是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在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外债汇率风险管理、外汇储备管理、贷款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金融互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环境将有质的飞跃,国内金融市场将更加自由化和开放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必将开放,学习和掌握金融互换这一工具,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国际互换市场的发展演变
2.1 互换市场的产生
2.1.1 平行贷款(Parallel loan)
2.1.2 背对背贷款(Back-to-Back loan)
2.1.3 公认的里程碑互换
2.2 促进国际互换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国际互换市场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阶段
2.3.1 新产品阶段
2.3.2 成长阶段
2.3.3 成熟阶段
第三章 金融互换的品种与功能
3.1 金融互换的品种
3.1.1 利率互换
3.1.2 货币互换
3.1.3 互换期权和其他互换
3.2 金融互换的功能
3.2.1 降低融资成本
3.2.2 拓宽了融资渠道
3.2.3 规避风险
3.2.4 资产负债管理
3.2.5 绕开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差异
3.3 金融互换的辅助作用
3.3.1 减少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益
3.3.2 减少资产负债的利率变化风险
3.3.3 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货币保值
3.4 金融互换发展的趋势
3.4.1 互换功能不断增强
3.4.2 品种层出不穷
3.4.3 互换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增加
3.4.4 中介机构成为造市者
3.4.5 发展不平衡
3.4.6 业务表外化
第四章 金融互换定价
4.1 市场价格
4.2 实际价格
第五章 互换交易与资产负债管理
5.1 企业债务管理的目标与管理过程
5.1.1 企业债务管理目标
5.1.2 企业债务管理过程
5.2 企业债务管理方法
第六章 金融互换中的中介机构
6.1 中介机构在互换中的作用
6.1.1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双方的媒介
6.1.2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产品价格的主要制定者
6.1.3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市场的造市者
6.1.4 中介机构推动了金融互换品种的不断创新
6.1.5 中介机构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了交易风险
6.2 中介机构在金融互换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
第七章 金融互换风险
7.1 金融互换风险
7.2 金融互换风险的评估
7.3 金融互换风险的控制
7.3.1 组合匹配法
7.3.2 套期保值法
7.3.3 其它控制法
第八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必要性
8.1 金融互换可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
8.1.1 企业可利用互换来降低融资成本
8.1.2 锁定未来预期债务的发行成本
8.1.3 规避汇率风险
8.1.4 规避利率风险
8.2 金融互换对金融机构的必要性
8.2.1 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8.2.2 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8.2.3 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结构
8.2.4 帮助我国金融机构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8.3 金融互换对政府的必要性
8.3.1 金融互换可以在我国的外债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8.3.2 金融互换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手段
8.3.3 可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第九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市场可行性
9.1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市场面临的问题
9.1.1 专业人才准备不足和员工素质偏低
9.1.2 市场交易主体的整体素质偏低和观念滞后
9.1.3 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比较严
9.2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市场的有利因素
9.2.1 基础性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并日趋成熟
9.2.2 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已日趋完善
9.2.3 金融环境和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9.2.4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开展互换提供条件
第十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采取的措施
10.1 培养金融环境
10.2 制定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
10.3 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10.4 强调监督和管理
10.5 加强互换会计研究
10.6 建立自己的交易者协会与国际互换市场接轨
10.7 建立完善的电脑风险控制系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39015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国际互换市场的发展演变
2.1 互换市场的产生
2.1.1 平行贷款(Parallel loan)
2.1.2 背对背贷款(Back-to-Back loan)
2.1.3 公认的里程碑互换
2.2 促进国际互换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国际互换市场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阶段
2.3.1 新产品阶段
2.3.2 成长阶段
2.3.3 成熟阶段
第三章 金融互换的品种与功能
3.1 金融互换的品种
3.1.1 利率互换
3.1.2 货币互换
3.1.3 互换期权和其他互换
3.2 金融互换的功能
3.2.1 降低融资成本
3.2.2 拓宽了融资渠道
3.2.3 规避风险
3.2.4 资产负债管理
3.2.5 绕开不同金融工具间的差异
3.3 金融互换的辅助作用
3.3.1 减少利息费用,增加利息收益
3.3.2 减少资产负债的利率变化风险
3.3.3 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货币保值
3.4 金融互换发展的趋势
3.4.1 互换功能不断增强
3.4.2 品种层出不穷
3.4.3 互换市场的参与者不断增加
3.4.4 中介机构成为造市者
3.4.5 发展不平衡
3.4.6 业务表外化
第四章 金融互换定价
4.1 市场价格
4.2 实际价格
第五章 互换交易与资产负债管理
5.1 企业债务管理的目标与管理过程
5.1.1 企业债务管理目标
5.1.2 企业债务管理过程
5.2 企业债务管理方法
第六章 金融互换中的中介机构
6.1 中介机构在互换中的作用
6.1.1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双方的媒介
6.1.2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产品价格的主要制定者
6.1.3 中介机构是金融互换市场的造市者
6.1.4 中介机构推动了金融互换品种的不断创新
6.1.5 中介机构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了交易风险
6.2 中介机构在金融互换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
第七章 金融互换风险
7.1 金融互换风险
7.2 金融互换风险的评估
7.3 金融互换风险的控制
7.3.1 组合匹配法
7.3.2 套期保值法
7.3.3 其它控制法
第八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必要性
8.1 金融互换可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
8.1.1 企业可利用互换来降低融资成本
8.1.2 锁定未来预期债务的发行成本
8.1.3 规避汇率风险
8.1.4 规避利率风险
8.2 金融互换对金融机构的必要性
8.2.1 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8.2.2 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8.2.3 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结构
8.2.4 帮助我国金融机构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8.3 金融互换对政府的必要性
8.3.1 金融互换可以在我国的外债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8.3.2 金融互换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手段
8.3.3 可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第九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的市场可行性
9.1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市场面临的问题
9.1.1 专业人才准备不足和员工素质偏低
9.1.2 市场交易主体的整体素质偏低和观念滞后
9.1.3 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比较严
9.2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市场的有利因素
9.2.1 基础性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并日趋成熟
9.2.2 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已日趋完善
9.2.3 金融环境和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9.2.4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开展互换提供条件
第十章 我国发展金融互换采取的措施
10.1 培养金融环境
10.2 制定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
10.3 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10.4 强调监督和管理
10.5 加强互换会计研究
10.6 建立自己的交易者协会与国际互换市场接轨
10.7 建立完善的电脑风险控制系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国春;利率互换及在我国的应用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旻昊;金融互换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炳晶;关于如何推进我国互换市场的思考[D];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
4 汪小达;货币互换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徐蓉;利率互换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与会计处理[D];厦门大学;2007年
6 冯子明;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9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390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