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论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和预警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0-10-30 13:36
   国债是一种国家信用形式,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一国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一国财政偿还能力的高低也密切联系着该国政府的信用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急剧膨胀,给财政还本付息带来巨大压力,出现一个又一个偿债高峰,政府面临的国债偿还风险不容忽视。本文正是立足这一现状,研究我国国债目前的偿还风险水平,并建立一套综合有效的评价和预警体系,希望能够为我国国债余额管理提供建议。 本篇论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国债风险的概述。论文界定了所研究的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的国债风险是财政无法以正常渠道按期还本付息的国债偿还风险。国外关于国债风险的研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其中包括可持续性分析、常规指标分析、合成指标分析、资产负债分析等,其中合成指标分析法既适合我国的国债管理现状,又是我国研究的空缺,因此本文选用了这种方法对我国国债风险深入分析。 第二部分,我国国债风险基本情况分析。我国国债发展20多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一级和二级市场不断完善,但国债风险也应运而生。尽管造成国债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都使得我国国债偿还面临风险。各种关于我国国债风险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虽然不一致,但都表明我国的国债规模应该加以控制,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防范国债偿还给财政和经济带来的风险,建立一个能够全面评价国债风险的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部分,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这部分首先根据规范性、代表性、灵敏性等原则选取了国债负担率、国债借债率、居民应债率、财政赤字率、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期限集中度、支出收入比率8个指标,并将其分类别、分层次,然后使用多层次合成指标分析法,建立一个国债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然后采用1990年—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国债风险从单一指标到合成指标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量化评分。最后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现状确定的这些指标的警戒线,本文得出结论:我国国债总体风险不大,但呈现上扬趋势。 第四部分,我国国债风险预警体系的设计。本文结合建立国债风险综合评价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812.5;F224
【部分图文】:

比较图,发行额,还本付息,余额


后来为抑制通货膨胀,1994年国家《预算法》规定取消财政向中央银行的透支的弥补赤字方式,全部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导致国债发行量猛增。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债规模在1994年和1995年明显大幅上扬。数据表明,1994年国债发行量比1993年增长两倍,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元。国债余额与赤字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推动和正相关的关系。赤字导致国债发行量增大,国债余额增加,利息支出增加,于是扩大赤字压力,国债规模继续膨胀。如此反复,财政赤字难以压缩,国债规模也不断攀升,每年以上千亿元的数量递增,大大加重了国债风险的程度。图1我国国债余额、发行额、还本付息额比较图(单位:亿元)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比较图,单位


入存在挤压规范性收入的趋势。加之近年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和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可能使得财政收入的比例进一步缩水,抵御财政债务风险的能力不断减弱。从图2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差额一直为负,而且赤字规模不断加大,1990年仅为146.5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2002年赤字额增至3149.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6.%7,显然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更加剧了国债风险。

风险指标,警戒线,国债风险,综合指标


图31990年一2004年我国国债风险指标变动图3、我国国债风险综合评价利用此评价体系,对我国1990年一2004年国债风险综合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参见图3):(1)我国国债总体风险不大,处于未超过警戒线或略超过警戒线的程度。其中从1990年一1996年国债风险水平一直低于警戒线,1997年以后开始超过警戒线,但都没有出现非常高的风险分值,一直保持在50一60分之间。(2)我国国债风险具有逐渐上扬趋势。我国国债指标除了结构指标的变动呈降低走势外,其他两项指标和综合指标都在不断波动中增长。特别是国债应债能力指标上涨幅度最大,逐渐接近50分的警戒线。国债综合指标也在上升,2002年和2003年达到最高峰。。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栋伟;朴明根;任烨;;我国国债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实证检验[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宇婷;我国国债运行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2 单飞;我国国债对宏观经济影响及风险预警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张玉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我国国债规模风险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念;欧债危机背景下法国、意大利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4 袁涛;中美国债市场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5 许明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季栋伟;我国国债风险的预警系统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钟彩金;中国国债政策的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洪丽;我国国债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评估[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巍;新形势下我国国债风险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62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