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镇负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17:16
乡镇财政是我国五级财政中最基层的一级,是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由于改革的滞后和现行乡镇财政本身的缺陷,使其在运行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乡镇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负债越来越沉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就重庆市而言,2004年底其乡镇负债额累计达到64.7亿元,乡镇负债率为200%,远远超过了国际负债风险的警戒线,它的乡镇负债及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重庆市作为乡镇负债实证研究的对象,采取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统一的方法,重点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从我国乡镇财政负债状况出发,介绍了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现状、特点并通过忠县和潼南县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找到关于乡镇负债成因,借鉴美国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经验,设计了重庆市政府化解乡镇财政负债的方案与框架,最后,构建出重庆市乡镇负债的防范机制。在具体的论文结构上,本文一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主要提出了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概述了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部分是理论借鉴,分析了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部分根据国际上关于政府负债的界定方法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简述了我国乡镇财政负债的基本情况。 第五部分从实证的角度对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以忠县六乡镇为重点研究对象,对乡镇负债进行了结构和类型的实证分析,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得出结论:重庆市的乡镇负债已经极其严重,这关系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容忽视。 第六部分阐述了重庆市乡镇负债的成因:经济不发达、农业基础薄弱且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是导致乡镇财源薄弱、乡镇负债产生的基础性原因;乡镇负债产生的社会性原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尤其是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制度和乡镇政府方面的原因;财政体制方面原因包括:我国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善以及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 第七部分是西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对重庆市化解乡镇负债的经验借鉴。 第八部分提出了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对策:首先,要确定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其次,分别针对基础性原因、社会性原因和财政体制方面的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发展农村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实力;统筹城乡经济,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加强乡镇干部的素质培养;加快乡镇财政体制的改革。最后,构建乡镇负债的防范机制,包括:建立风险约束机制、健全负债监督机制和完善决策机制等。 最后是结论部分。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8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3 已有研究的评价
3 理论借鉴
3.1 公共产品理论
3.2 财政分权理论
3.3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 我国乡镇负债的概述
4.1 有关乡镇负债的概念界定
4.1.1 负债
4.1.2 乡镇财政负债
4.2 乡镇财政负债的分类
4.3 乡镇财政负债的总体特征
4.4 乡镇财政负债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4.1 乡镇财政负债与乡镇财政赤字的关系
4.4.2 乡镇适度负债的合理性
4.4.3 乡镇负债规模的界限
4.4.4 乡镇适度负债的条件
4.4.5 乡镇过度举债的风险
4.5 全国乡镇负债的总体情况
5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状况分析
5.1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现状
5.2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特点
5.3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5.3.1 重庆市乡镇的基本情况分析(以忠县和潼南县为例)
5.3.2 忠县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5.3.3 潼南县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6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成因
6.1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基础性原因
6.1.1 经济不发达
6.1.2 农业基础薄弱且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6.2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社会性原因
6.2.1 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6.2.2 乡镇政府方面的原因
6.3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财政体制原因
6.3.1 我国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6.3.2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善
6.3.3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7 西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对重庆市化解乡镇负债的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7.1 美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情况
7.2 美国地方政府防范财政危机的具体做法
7.2.1 危机的确认
7.2.2 相关方的职责
7.2.3 协调员及其职权
7.2.4 紧急财政援助的启动
7.2.5 危机严重的地方进行整合或合并
8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问题的对策
8.1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基本原则
8.1.1 统筹兼顾原则
8.1.2 激励约束原则
8.1.3 因地制宜原则
8.1.4 循序渐进原则
8.2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问题的具体措施
8.2.1 发展农村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实力
8.2.2 统筹城乡经济,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8.2.3 加强乡镇干部的素质培养
8.2.4 加快乡镇财政体制的改革
8.3 构建重庆市乡镇负债的防范机制
8.3.1 建立重庆市乡镇负债的风险约束机制
8.3.2 健全重庆市乡镇负债的负债监督机制
8.3.3 完善重庆市乡镇政府的决策机制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4251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8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3 已有研究的评价
3 理论借鉴
3.1 公共产品理论
3.2 财政分权理论
3.3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 我国乡镇负债的概述
4.1 有关乡镇负债的概念界定
4.1.1 负债
4.1.2 乡镇财政负债
4.2 乡镇财政负债的分类
4.3 乡镇财政负债的总体特征
4.4 乡镇财政负债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4.1 乡镇财政负债与乡镇财政赤字的关系
4.4.2 乡镇适度负债的合理性
4.4.3 乡镇负债规模的界限
4.4.4 乡镇适度负债的条件
4.4.5 乡镇过度举债的风险
4.5 全国乡镇负债的总体情况
5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状况分析
5.1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现状
5.2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特点
5.3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5.3.1 重庆市乡镇的基本情况分析(以忠县和潼南县为例)
5.3.2 忠县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5.3.3 潼南县乡镇负债的实证分析
6 重庆市乡镇负债的成因
6.1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基础性原因
6.1.1 经济不发达
6.1.2 农业基础薄弱且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6.2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社会性原因
6.2.1 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
6.2.2 乡镇政府方面的原因
6.3 重庆市乡镇负债产生的财政体制原因
6.3.1 我国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不健全
6.3.2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善
6.3.3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7 西方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对重庆市化解乡镇负债的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7.1 美国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情况
7.2 美国地方政府防范财政危机的具体做法
7.2.1 危机的确认
7.2.2 相关方的职责
7.2.3 协调员及其职权
7.2.4 紧急财政援助的启动
7.2.5 危机严重的地方进行整合或合并
8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问题的对策
8.1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的基本原则
8.1.1 统筹兼顾原则
8.1.2 激励约束原则
8.1.3 因地制宜原则
8.1.4 循序渐进原则
8.2 化解重庆市乡镇负债问题的具体措施
8.2.1 发展农村经济,壮大乡镇财政实力
8.2.2 统筹城乡经济,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8.2.3 加强乡镇干部的素质培养
8.2.4 加快乡镇财政体制的改革
8.3 构建重庆市乡镇负债的防范机制
8.3.1 建立重庆市乡镇负债的风险约束机制
8.3.2 健全重庆市乡镇负债的负债监督机制
8.3.3 完善重庆市乡镇政府的决策机制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正,余阳,吕萌萌,汪欢欢;农村税费改革后乡级财政的深层次问题——以成都市属县(区、市)若干乡镇为例[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2 李波;论地方财政层级问题[J];湖北财税;2002年10期
3 刘喜堂;关于乡级民主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2期
4 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5 陶然,刘明兴,章奇;农民负担、政府管制与财政体制改革[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6 徐志明,包宗顺;乡镇财政的困境与解困对策——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淮阴区6乡镇近10年来财政状况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9期
7 张术松;我国乡镇财政体制缺陷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9期
8 许正中,吴亮,石红;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2期
9 宋洪远,谢子平,张海阳;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及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6期
10 毛翠英,熊晓怡;对我国发行地方公债问题的理性思考[J];四川财政;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2864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642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