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0-11-08 22:59
现存公司监督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元制模式与大陆法系国家的二元制模式。我国最初遵循大陆法系传统设立监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机构,后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于1997年正式启动独立董事制度。现阶段,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均享有监督权,权力范围不明、职能交叉、缺乏协调的两个机关分别行使监督职权,一方面容易导致双方互相争夺监督权,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两机关各自为政,这将使原本脆弱的上市公司监督制度加速恶化,最终影响公司稳定运行。鉴于此,本文分五个部分探讨上市公司的监督制度。 第一章简要介绍我国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我国创立公司制度为始,通过介绍规范公司制度的法律、法规,逐步阐释公司监督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后文确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各自的功能提供历史依据。 第二章意在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我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既包括制度的粗略规定所造成的,也包括上市公司运行过程中大股东操纵而产生的。该章从上述两个层面阐释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现存问题后,认为不能仅仅通过严格规范监督权的行使来解决公司监督制度的缺陷,适时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限制大股东的权力。 第三章是对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理论分析。该章从“信任”的视角出发,意在阐述为不信任的陌生人提供信任基础是上市公司监督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不信任光出现在股东之间,也包括股东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不信任。为了维持资合性公司组成人员之间的信任,上市公司必然要设立监督机构。 第四章主要介绍国外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经验。在论述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必要性之后,本文从不同法系代表国家入手,来分析各个国家公司监督制度的差异。同时,在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下,不同国家的监督机构又产生趋同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第五章意在论述我国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完善。根据上文对现状、原因、外国经验的分析,本章从监督制度设计与股权分置改革两方面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界定、行使权力的制度保障、信息共享,以及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地位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几点建议。 本文力求促进二者协调统一、取长补短,发挥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的监督。同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协调机制、深化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完善和优化公司的监督制度、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进而促进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
【学位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D922.28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1.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1.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运转失灵
2.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2.1.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规范缺陷
2.1.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缺陷
2.1.3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交叉重叠
2.2 我国上市公司运行中的“一股独大”问题
2.2.1 “一股独大”问题的表现
2.2.2 “一股独大”问题的产生原因
2.2.3 “一股独大”问题的影响
3 对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理论分析
3.1 “两权分离”对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影响
3.1.1 上市公司得以稳定运行的信任基础
3.1.2 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削弱内部信任基础
3.1.3 “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
3.2 构建监督制度以维持上市公司内部信任关系
3.2.1 对公司的外部监督
3.2.2 对公司的内部监督
3.2.3. 对两种监督手段的评价
4 对国外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4.1 德国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1.1 德国公司监督制度的形成原因与历史沿革
4.1.2 德国监事会的构成及职权
4.1.3 德国模式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4.2 日本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2.1 日本公司监督制度的形成原因
4.2.2 日本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的沿革与发展
4.2.3 日本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发展
4.3 美国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3.1 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
4.3.2 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4.3.3 独立董事的职权
4.4 不同国家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差异对我国的启示
4.4.1 自由竞争维度
4.4.2 股权结构维度
4.4.3 权力制衡维度
4.4.4 公司的社会责任维度
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5.1 明确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权划分与协调机制
5.1.1 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的重新界定
5.1.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条件下的协调机制
5.2 加大股权分置改革保障股东积极行权
5.2.1 国有股“一股独大”要求股权分置改革
5.2.2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及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5.3 对监事会制度的保障性安排
5.3.1 监事的任职保障
5.3.2 监事行使职权的保障
5.4 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保障性安排
5.4.1 独立董事的任职保障
5.4.2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5481
【学位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D922.28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1.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1.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运转失灵
2.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2.1.1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规范缺陷
2.1.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缺陷
2.1.3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交叉重叠
2.2 我国上市公司运行中的“一股独大”问题
2.2.1 “一股独大”问题的表现
2.2.2 “一股独大”问题的产生原因
2.2.3 “一股独大”问题的影响
3 对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理论分析
3.1 “两权分离”对上市公司监督制度的影响
3.1.1 上市公司得以稳定运行的信任基础
3.1.2 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削弱内部信任基础
3.1.3 “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
3.2 构建监督制度以维持上市公司内部信任关系
3.2.1 对公司的外部监督
3.2.2 对公司的内部监督
3.2.3. 对两种监督手段的评价
4 对国外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4.1 德国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1.1 德国公司监督制度的形成原因与历史沿革
4.1.2 德国监事会的构成及职权
4.1.3 德国模式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4.2 日本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2.1 日本公司监督制度的形成原因
4.2.2 日本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的沿革与发展
4.2.3 日本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发展
4.3 美国模式的形成与特征
4.3.1 独立董事制度的形成
4.3.2 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4.3.3 独立董事的职权
4.4 不同国家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差异对我国的启示
4.4.1 自由竞争维度
4.4.2 股权结构维度
4.4.3 权力制衡维度
4.4.4 公司的社会责任维度
5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5.1 明确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权划分与协调机制
5.1.1 对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的重新界定
5.1.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条件下的协调机制
5.2 加大股权分置改革保障股东积极行权
5.2.1 国有股“一股独大”要求股权分置改革
5.2.2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及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5.3 对监事会制度的保障性安排
5.3.1 监事的任职保障
5.3.2 监事行使职权的保障
5.4 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保障性安排
5.4.1 独立董事的任职保障
5.4.2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帼瑾;关于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思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王钧;私有化、公司法和公司治理——评俄罗斯的私有化及其股份公司法[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3 龙卫球;李清池;;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董事会-监事会”二元结构模式的调整[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4 张鸿;;日本大股份公司的会计监察人制度及其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1年01期
5 李海洪;郑庆华;;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J];财务与会计;2008年12期
6 佐藤孝弘;;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美国、日本、德国的比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陈昊;中美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8 赵永清;;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剖析——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共决制思想与实践研究[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2年02期
9 乔久华;鲁春艳;李明辉;;独立董事制度在普通法系国家(地区)的移植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10 冯果;李安安;;投资者革命、股东积极主义与公司法的结构性变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875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754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