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8:43
首次公开发行是股份公司由少数人持股转变为公众持股的重要步骤。成功的发行不仅可以为公司筹集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而且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行定价是首次公开发行的核心环节,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发行人、投资者和承销商的切身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化的新股定价一般是由主承销商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情况,与发行人协商确定的,投资者的需求情况是新股发行定价的决定因素。 从国际证券市场的实践看,新股发行价格往往会低于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存在新股发行抑价现象。新股发行抑价与发行市场特有的信息不对称、流行效应、流动性需要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不断降低新股发行抑价是各国发行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由于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经历了行政定价向市场化定价方式演变的过程。因而本文从股票发行估值方式、股票发行和定价方式的发展等方面回顾了我国IPO市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IPO市场在行政定价与市场化定价两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我国IPO发行抑价的因素(主要包括由市场发展初期的政策性溢价,发行中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股东结构,投资银行声誉等)。并且通过对由行政定价与市场化定价方式下新股抑价原因的实证分析,说明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是我国股票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论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IPO市场股票发行定价方法的研究,得出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对策与建议。并且针对我国股票发行管理制度 的改革战略,借鉴国际市场常用的累计投标方式,参照我国工P0市场现状,提出 了目前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改革方向。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股票价格理论的回顾,引出本文研究 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股的定价原则及定价模型,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估值 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部分新股发行方式的阐述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 部分是对新股发行抑价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阐述了我国发行市场的 演变进程和现状,通过构造多元回归模型对行政定价和市场化定价方式下的新股 发行抑价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第七部分得出本文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 些政策建议。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830.91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股票价格的基本理论回顾
第一节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股票价格理论的基础
第二节 希尔法登的金融资本论
第三节 格莱姆的2/3分红学说
第四节 其他经济学家关于股票价格的论述
第二章 新股发行定价原则及定价模型分析
第一节 新股发行定价原则
第二节 新股发行定价模型分析
第三章 新股发行定价的主要步骤及方式
第一节 新股发行的估值步骤
第二节 主要新股发行方式
第三节 不同招股方式的比较及其对新股价格的影响
第四章 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第五章 我国新股发行行政定价方式分析
第一节 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新股发行采用行政定价方式的历史背景和存在问题
第三节 我国新股发行行政定价的实施情况及新股发行抑价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方式分析
第一节 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特征和功能的描述
第二节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新股定价方式的特点与改进方向
第四节 我国市场化定价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现阶段新股定价方式的改进方向与发展趋势
第六节 累计投标方式的详细说明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0533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2
【中图分类】:F830.91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股票价格的基本理论回顾
第一节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股票价格理论的基础
第二节 希尔法登的金融资本论
第三节 格莱姆的2/3分红学说
第四节 其他经济学家关于股票价格的论述
第二章 新股发行定价原则及定价模型分析
第一节 新股发行定价原则
第二节 新股发行定价模型分析
第三章 新股发行定价的主要步骤及方式
第一节 新股发行的估值步骤
第二节 主要新股发行方式
第三节 不同招股方式的比较及其对新股价格的影响
第四章 新股发行抑价研究
第五章 我国新股发行行政定价方式分析
第一节 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新股发行采用行政定价方式的历史背景和存在问题
第三节 我国新股发行行政定价的实施情况及新股发行抑价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方式分析
第一节 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特征和功能的描述
第二节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新股定价方式的特点与改进方向
第四节 我国市场化定价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我国现阶段新股定价方式的改进方向与发展趋势
第六节 累计投标方式的详细说明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国华,杨之帆;中国股市扩容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4期
2 高晋康,刘卫军;风险控制:证券法律制度的功能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5期
3 张永恒;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J];金融研究;2000年02期
4 叶青,易丹辉;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分析基本框架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6期
5 夏新平,陈历北;谈我国IPO市场引入效率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6 夏新平,占卫华;基于信号传送理论的公司价值的非传统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包明宝;新股发行的二维金融定价工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8期
8 赵振全,陈守东;股票价值的净资产——收益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9 赵振全,陈守东;股票基本定价与定价模型的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88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805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