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小股权保护的制度基础

发布时间:2020-11-18 00:18
   本文中心论述的是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好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公司制企业得以生存、贯彻要素分配政策和利用虚拟经济的前提,所以研究股权保护问题意义重大。首先第一章探寻股东权利的来源,描述股权的遭遇。第二章分析股权弱势及其必然性。然后转向各种股权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其作用及其机理,落脚到其局限性,为股权保护根本措施的提出埋下伏笔,包括6 章,从3 章到 8章。第 9章正面解剖股权结构对股权保护的根本性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最后第 10章阐明了股权保护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全文收尾。具体如下: 第一章,股东的权利及其来源。对股东权利进行了界定,主要探究股东权利的来源。本文主张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这样股东的剩余财产分配权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第二章,股权弱势。归纳了股东所遭遇损害的主要途径及原因。股东权益之所以屡遭关联交易、虚构利润、股价操纵、重大隐瞒和内幕交易等的侵犯,原因在于“货币的无能”、“理论的误导”和“初始制度的偏差”。 第三章,机构投资者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给出了机构投资者的概念,分析了它的作用及其机理,把它的局限性概括为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它使机构投资者在面临与所投资公司的特殊关系时、在处理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之间的选择时,往往对中小股东具有侵害性。 第四章,独立董事利益的相关性及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进行了独立董事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作用和机理,认为独立董事制度最根本的局限性还是在于它的“代理”性质。独立董事制度自始至终就是以代理利益与直接利益相抗衡,先天的不平等决定了独立董事不可能与其监督对象势均力敌。 第五章,事后性的控制权市场。分析了控制权市场的作用与机理、控制权市场对股权保护的利与弊和中外控制权市场绩效,说明控制权市场作用的有限性主要在于其事后性。 第六章,融资结构对股权保护的状态依存性。对国内外融资理论进行了述评, WP=4 厘清了融资结构与股权保护的关系,分析了我国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其效应。“状态依存性”使债务融资对股权保护具有较大的作用,同时公司控制权的状态依存性也就是融资结构对股权保护作用的局限性,这种状态依存性使股权只有在企业能够偿债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实现,而股权在董事会中的直接监督才能够对债务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不断地保证自己的权益。 第七章,外在约束性质的监管和法律机制。分析了我国股权保护的监管和法制环境以及监管和法律在股权保护中的作用,指出其外在于利益主体的性质,这也是监管和法律机制对股权保护作用的弱点所在。 第八章,契约的不完全性与德治。剖析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说明这种不完全性为德治提供了作用空间,并提炼了德治的特点。这一章承前启后,既是前面章节的总结,也是下面第九章的序言:要维护代理性的契约关系,必须以德治来弥补法规等的缺陷,当然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尽量减少代理层次,使委托人自己直接进行监督。 第九章,银行和自然人相对控股模式及政策建议。这是全文的高潮和归宿。通过反面论证各种股权保护措施的局限性,正面得出了股权结构是股权保护的根本性措施的结论,并具体分析设计了“银行和自然人相对控股模式”。针对此模式和全文论述,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银行分享证券业务、提高民营经济力量、进一步明确政府经济权利的合理限度、且慢发展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和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品德考核等。 第十章,如何看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强调了“股权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对公司治理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论”的照应。 研究方法: 在方法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核心,注重对问题实质的分析和把握,数量关系等的分析必须服务于性质分析。具体方法可归纳为: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股权保护具体措施分析过程中,运用实证方法考察它的实际运作,从逻辑上推导事物之间的联系,力求探究一个较深的实质,即“是什么”的问题。运用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如探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股权结构。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根基,理论来自实践、归于实践,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找到理论的意义之所在。 WP=5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对定性的进一步说明和应用。 4.综合分析方法。从文化、政治和历史等多方面对股权保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力求达到全面和一定的深度。 5.比较方法。以发达国家的制度为参照,这样做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特色,而是为了使对问题的探索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 创新思想和观点: 选题新,股保是趋于热点和难点问题。 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货币领域,提出了“无能货币理论”,用来解释股权弱势的成因。 企业利润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区别的思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不等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有个总量和分配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问题也是股权保护问题产生的一个前提。 4.主张激励的根据应当是被激励者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而不是其贡献、风险等等。应分析激励问题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276.6;F832.5
【文章目录】:
导言
    一、 股权保护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
    二、 中小股权的重要性及其处境
    三、 股权保护与公司治理的区别
    四、 国内外股权保护研究状况
    五、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六、 拟创新之处
    七、 篇章结构
第一章 股东的权利及其来源
    第一节 股东的权利
        一、 股东权利的概念和内容
        二、 股东权利的分类
        三、 股东权利的特征
    第二节 股东权利的来源
        一、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
        二、 投资者回报的要求
        三、 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特点
        四、 如何看待股东无权利的历史
第二章 股权弱势
    第一节 股权弱势的表现--股权侵蚀的状况及途径
        一、 股权侵蚀的状况
        二、 股权侵蚀的途径及其原因
    第二节 股权弱势的必然性
        一、 从公司理论变迁看股权弱势
        二、 “无能货币”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三、 理论上的误导
        四、 公司政策上初始制度安排的缺陷
第三章 机构投资者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一、 什么是机构投资者
        二、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的作用及其机理
        一、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形式
        三、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局限性
        一、 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局限性
        二、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状况及其作用
        三、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条件
第四章 独立董事利益的相关性及制度建设的长期性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
        一、 独立董事的概念界定
        二、 独立董事产生于单层董事会的一元制
    第二节 独立董事的作用
        一、 独立董事制度在股权保护中的作用
        二、 独立董事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独立董事制度作用的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的适用度
        一、 独立董事制度作用的局限性
        二、 独立董事对我国的适应度
        三、 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第五章 事后性的控制权市场
    第一节 控制权市场的作用及其机理
        一、 控制权市场的作用
        二、 控制权市场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控制权市场对股权保护作用的利与弊分析
        一、 控制权市场对股权保护作用的促进
        二、 控制权市场对股权保护作用的弊端
        三、 控制权市场利弊作用的案例说明
    第三节 中外控制权市场绩效
        一、 外国控制权市场的绩效分析
        二、 我国控制权市场对中小股权保护的状况绩效--收购
        三、 我国控制权市场对中小股权保护的又一绩效--反收购
        四、 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作用的有限性
第六章 融资结构对股权保护的状态依存性
    第一节 国内外融资理论述评
        一、 最大化公司市场价值的融资结构理论
        二、 显示公司及其项目质量的信号传递模型
        三、 降低代理成本的融资结构理论
        四、 国内融资理论
    第二节 融资结构与股权保护的关系
        一、 融资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 融资结构对股权的保护作用
        三、 融资结构对股权保护作用的局限性
    第三节 我国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其效应
        一、 我国融资结构的现状及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证的负效应
        二、 国际融资结构与股权保护机制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三、 债务融资对股权的保护
第七章 外在约束性质的监管和法律机制
    第一节 我国股权保护的监管和法制环境
        一、 监管和立法环境
        二、 执行和司法环境
        三、 投资者的维权意识
    第二节 监管和法律在股权保护中的作用
        一、 监管和法律在股权保护中的作用
        二、 监管和法律在股权保护中的局限性
第八章 契约的不完全性与德治
    第一节 德治的作用空间
        一、 契约的不完全性
        二、 德治的作用空间及德治的特点
    第二节 德治的特殊作用及其机理
        一、 德治的作用机理
        二、 德治的根本作用是成本最低
        三、 德治与股权保护
第九章 银行和自然人相对控股模式及政策建
    第一节 各种股权保护措施的局限性
        一、 事前、事后监督的非同步性
        二、 市场所依赖的“声誉机制”的时空限制
        三、 激励机制的不可靠性
        四、 法律机制的外在性
    第二节 董事会股权保护职能的独特
        一、 董事会的有效性
        二、 董事会核心作用的障碍
        三、 董事会及其成员如何尽责
    第三节 董事会如何维护中小股东利益--银行的作用
        一、 德日的银行治理模式
        二、 银行纳入我国公司治理
    第四节 董事会如何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优化股权结构
        一、 股权结构的分类
        二、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影响
        三、 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143
        四、 英美和德日两种不同的股权结构及其股权保护情况
        五、 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形成背景及其利弊
        六、 股权保护的根本途径--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七、 银行与自然人相对控股模式
    第五节 政策建议
        一、 银行分享证券业务
        二、 提高民营经济力量
        三、 政府经济权利的合理限度
        四、 且慢发展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
        五、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品德考核
第十章 如何看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一节 股权保护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致性
        一、 利益相关者权利的来源
        二、 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三、 强调股权不等于否认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 如何处理相关者利益
    第二节 当前股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
        一、 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股权保护
        二、 “共同治理说”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障碍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卿;;关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彦平;中小股权保护的制度基础[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刘贵祥;论债权保护在公司法制中的优先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周楠;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现实路径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丹;混业经营下我国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杨梅;论优先股股权的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张彤;公司法中债权与股权保护的冲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邹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及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矫劲松;“小核心”型混合控股模式下的公司治理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忠阳;国有股权保护机制的重构与诉讼救济[D];湘潭大学;2006年

7 刘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师利娟;公司利润分配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施海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樊丽华;经营者会计行为偏好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8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88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