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板市场交易机制研究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F832.5
【文章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产生的背景
二、 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组织结构
三、 目前代办股份转让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市场定位
五、 中国发展与规范三板市场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的研究现状
二、 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 流动性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三节 文章结构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 理论创新
二、 分析方法创新
三、 政策创新
本章小节
第二章 主要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
第一节 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一、 证券场外交易的发展过程
二、 现代场外交易的特点
三、 现代场外交易的作用
四、 现代场外交易市场迅猛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 主要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
一、 NASDAQ市场的交易机制
二、 欧洲主要场外市场的交易机制
三、 亚洲主要场外市场的交易机制
第三节 我国主板与三板市场的交易机制
一、 我国主板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机制
二、 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的交易机制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微观市场结构与交易机制设计
第一节 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
一、 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研究目的
二、 交易机制的分类
三、 竞价市场与做市商市场比较分析
第二节 交易执行过程和交易订单
一、 证券交易的主要程序
二、 证券交易订单以及订单匹配原则
第三节 不同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
一、 竞价市场的价格确定过程
二、 做市商市场的价格确定过程
三、 大宗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
四、 最优市场系统
五、 信息在价格确定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 交易机制设计的政策目标
一、 如何设计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
二、 衡量证券市场质量的六个主要标准
三、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三板市场波动性与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波动性及其度量方法
一、 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与稳定机制
二、 世界主要交易所的股市稳定措施
三、 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度量方法
第二节 三板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
一、 三板市场指数的编制与样本数据选取
二、 三板和主板波动性统计量的比较与检验
三、 主要结论
第三节 关于建立三板稳定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 逐步完善三板的内生稳定机制
二、 逐步完善三板的外生稳定机制
三、 建立有效的三板市场监管体系
本章小节
第五章 三板市场流动性分析
第一节 流动性及其度量方法
一、 流动性的定义与度量
二、 流动性的特征与范围
三、 流动性与市场效率和市场稳定性的关系
第二节 流动性与交易机制设计目标
一、 流动性需求与交易机制设计
二、 市场微观结构与流动性相互作用机制
三、 电子集合竞价与市场流动性
第三节 三板和主板流动性比较分析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 流动性统计量的计算
三、 主要结论
第四节 完善三板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目前的电子集合竞价机制
二、 有针对性的逐步引入连续竞价机制
三、 在竞价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做市商制度
本章小节
第六章 三板市场有效性分析
第一节 有效市场假说
一、 三种形式的有效市场
二、 有效市场假说不成立的检验
三、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三板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检验
一、 关于主板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与争论
二、 市场弱型效率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主要结论
二、 政策建议
本章小节
第七章 三板市场透明度与交易成本分析
第一节 透明度与市场运行效率
一、 透明度的定义
二、 透明度与市场运行效率
第二节 透明度与三板市场信息披露
一、 我国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办法
二、 目前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建立三板市场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第三节 交易成本与市场运行效率
一、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二、对投资者的交易费用
三、板市场交易成本变革方向
本章小节
全文总结
一、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与主要结论
三、 未解决的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相关网站
附录:几个市场的指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更新;郭淑慧;;新三板扩容存疑[J];董事会;2011年07期
2 袁荣钦;席培;;浅析远期运费协议(FFA)交易机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3 王瀛;;“三板老总”定位新三板 新三板扩容 新造富机器?[J];英才;2011年08期
4 邹亚生;孙佳;;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7期
5 何以;;论我国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与基本格局[J];证券法苑;2010年02期
6 黄湘源;;新三板扩容 不要重蹈创业板覆辙[J];新财经;2011年09期
7 于鑫;龚仰树;;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场内债券市场的启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新三板年内华丽“蜕变”[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10期
9 高平;李志勇;梁利;;论我国县域林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林业碳汇补偿交易机制形成与沈阳案例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3期
10 严金海;;农村宅基地整治中的土地利益冲突与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基于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青;中国三板市场交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悦雷;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连续双向拍卖股票市场交易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志鹏;我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综合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建华;碳汇林的交易机制、监测及成本价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刘翔宇;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焦凯;中国内地权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付璐;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的立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波;基于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叶国兴;中小企业板投资者风险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玲敏;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谷永亮;我国新三板市场法律制度[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闫小飞;我国三板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朱敏;三板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柴颖;我国新三板市场引入转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杜恩斌;新三板扩容的风险分析及防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何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下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汪东;新三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流;我国新三板制度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鲍珍慧;新三板挂牌与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9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88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