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转型时期我国金融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10:08
  转型时期,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体现出“渐进式金融改革”发展特征,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发展表现出市场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在转型条件下,由于制度变迁、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我国金融市场参与者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质。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两难选择同有限理性特质是我国金融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观察到银行体系巨额的不良资产、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现象及金融市场上的种种混乱、无序现象等种种非理性表现。针对此种情形,文章采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非理性行为的生成机制。并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立健全激励相容的金融制度,减少不确定性;2.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3.提高金融市场主体自生能力,减少认知偏差。 

【文章来源】: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转型时期我国金融市场主体非理性行为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主体位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转型的逻辑:从拖延、尝试到推进[J]. 陆磊.  南方金融. 2006(01)
[2]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J]. 吴军,何自云.  金融研究. 2005(06)
[3]经济过热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 夏杰长,曹红辉.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4(06)
[4]中国证券投资者追风行为的实验研究[J]. 鲁直,何基报.  心理科学. 2004(04)
[5]公众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J]. 方松.  上海金融. 2004(06)
[6]论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创新[J]. 陈晶萍.  商业研究. 2004(08)
[7]商业银行行为分析——一个理论框架的文献述评[J]. 刘涛,欧阳令南.  当代财经. 2003(08)
[8]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J]. 谢平,陆磊.  经济研究. 2003(06)
[9]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兼与宋军、吴冲锋先生商榷[J]. 孙培源,施东晖.  经济研究. 2002(02)
[10]非理性选择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J]. 宋艳林.  南方金融. 2002(01)

博士论文
[1]资本市场中的投机泡沫、羊群行为和投资者心理[D]. 史永东.东北财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1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21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