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4:23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由此而引发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改革成为全球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改革的焦点。虽然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监管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对策,但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利益目标是极其复杂的,由此决定他们造假或监管行为方式选择的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监管应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动态的体系。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参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或监管的不同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根源在于其国有或国有法人控股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下,真正的所有者缺位,国家股东代表与上市公司决策、经营层利益趋同,现行制度的安排使造假的预期收益大、风险小;进行有效监管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安排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降低造假收益。然后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我们要借鉴国外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的成果和经验,从根本上改善公司治理,发挥政府和法律监管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再从多维的造假或监管主体角度,在全面、深入剖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及其...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本文研究框架
第2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会计监管的经济分析
2.1 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分析
2.1.1 会计造假的经济学诠释
2.1.2 会计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2.2 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2.2.1 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监管
2.2.2 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关系
2.3 本章分析研究结论和意义
第3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借鉴
3.1 英、美、日会计造假监管体系
3.1.1 英国的会计监管体系
3.1.2 美国的会计监管体系
3.1.3 日本的会计监管体系
3.2 英、美、日会计监管体系的评价与启示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4.1 内部会计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4.2 政府监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4.3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及其自律体系运行机制
4.3.1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及其运行
4.3.2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和自律及其运行机制
4.4 投资者监管体系
4.5 社会监督体系及法律运行机制
第5章 典型案例分析
5.1 红光实业的案例
5.2 红光实业公司会计造假案的反思和启示
第6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构建
6.1 构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目标
6.2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构建原则
6.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内容
6.3.1 强化以权力制衡和监督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
6.3.2 建立责权利统一、权威性强的政府监管体系
6.3.3 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运行机制和行业自律
6.3.4 建立投资者监管的法律诉讼机制
6.3.5 建立社会监督主体多元化为目标的利益激励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的分析[J]. 王竹泉. 会计研究. 2003(10)
[2]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换的探讨[J]. 樊行健,夏云峰. 会计研究. 2003(10)
[3]对会计监管的几个理论认识[J]. 汤谷良,王仲兵.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4]关于中国会计监管改革的设想[J]. 卓文燕,窦家春. 经济问题探索. 2003(06)
[5]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 姚海鑫,尹波,李正. 会计研究. 2003(05)
[6]会计信息失真与传媒监督研究[J]. 章平. 上海会计. 2003(04)
[7]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J]. 徐经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03)
[8]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 王广明,张奇峰. 会计研究. 2003(04)
[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赔偿责任研究[J]. 蒋尧明. 会计研究. 2003(04)
[10]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会计信息全面规范[J]. 戴新民,龚银燕. 管理世界. 2003(02)
本文编号:2960729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2 本文研究框架
第2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和会计监管的经济分析
2.1 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分析
2.1.1 会计造假的经济学诠释
2.1.2 会计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2.2 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2.2.1 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监管
2.2.2 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关系
2.3 本章分析研究结论和意义
第3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借鉴
3.1 英、美、日会计造假监管体系
3.1.1 英国的会计监管体系
3.1.2 美国的会计监管体系
3.1.3 日本的会计监管体系
3.2 英、美、日会计监管体系的评价与启示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4.1 内部会计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4.2 政府监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4.3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及其自律体系运行机制
4.3.1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及其运行
4.3.2 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和自律及其运行机制
4.4 投资者监管体系
4.5 社会监督体系及法律运行机制
第5章 典型案例分析
5.1 红光实业的案例
5.2 红光实业公司会计造假案的反思和启示
第6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构建
6.1 构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目标
6.2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构建原则
6.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监管体系的内容
6.3.1 强化以权力制衡和监督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
6.3.2 建立责权利统一、权威性强的政府监管体系
6.3.3 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运行机制和行业自律
6.3.4 建立投资者监管的法律诉讼机制
6.3.5 建立社会监督主体多元化为目标的利益激励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的分析[J]. 王竹泉. 会计研究. 2003(10)
[2]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换的探讨[J]. 樊行健,夏云峰. 会计研究. 2003(10)
[3]对会计监管的几个理论认识[J]. 汤谷良,王仲兵.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4]关于中国会计监管改革的设想[J]. 卓文燕,窦家春. 经济问题探索. 2003(06)
[5]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 姚海鑫,尹波,李正. 会计研究. 2003(05)
[6]会计信息失真与传媒监督研究[J]. 章平. 上海会计. 2003(04)
[7]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J]. 徐经长.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03)
[8]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 王广明,张奇峰. 会计研究. 2003(04)
[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民事赔偿责任研究[J]. 蒋尧明. 会计研究. 2003(04)
[10]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会计信息全面规范[J]. 戴新民,龚银燕. 管理世界. 2003(02)
本文编号:2960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607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