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之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4:36
  以有效市场假说(EMH)为代表的经典金融理论在研究投资者投资行为时,假设市场的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并且市场总是有效的。20世纪70年代,有效市场假说在学术界的支配地位达到了顶点。然而随着对金融市场上各种异象(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现以及在诸多学者对证券收益过度波动进行验证之后,这些以理性分析为假设前提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而后大量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存在着固有的行为认知偏差,如代表性偏差、心理账户、损失规避、处置效应、过度自信等,投资者在现实中的行为表现与基于上述理论假设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20世纪80年代以及之后的许多金融文献开始从不同于有效市场理论的角度,即转而从投资者行为和心理出发来研究金融市场,于是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新的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诞生了,到了90年代相关理论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逐步趋于成熟。该理论认为只有在承认市场参与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解释某些市场异常现象。与传统金融学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理论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目前就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2.1 传统金融理论的缺陷──理性人假说及预期效用理论
    2.2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
        2.2.1 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与认知偏差
        2.2.2 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前景理论
        2.2.3 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2.2.4 投资行为模型
第3章 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学实验
    3.1 实验整体设计思路
    3.2 实验方法说明
        3.2.1 采用实验方法的理由
        3.2.2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标准化原则
        3.2.3 可能的问题及说明
    3.3 实验内容及设计
        3.3.1 实验样本的选取
        3.3.2 实验的其他一些问题
    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4.1 后见之明
        3.4.2 过度自信
        3.4.3 锚定效应
        3.4.4 代表性偏差
        3.4.5 框架效应
        3.4.6 损失厌恶
        3.4.7 后悔厌恶与处置效应
        3.4.8 模糊厌恶
        3.4.9 对心理账户的检验
        3.4.10 赌场资金效应
        3.4.11 参考点依赖性
    3.5 小结
第4章 影响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因素分析
    4.1 个体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1.1 个人投资者基本情况
        4.1.2 个人投资者投资现状
    4.2 宏观环境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3 信息披露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4 上市公司素质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4.5 政策及市场因素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第5章 建议与结论
    5.1 对投资者自身的建议
        5.1.1 避免可得性偏差与代表性偏差
        5.1.2 克服锚定心理
        5.1.3 正确对待过度自信和乐观主义
        5.1.4 克服保守主义
        5.1.5 消除神奇式思考和准神奇式思考
        5.1.6 防止后见之明
    5.2 对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5.2.1 规范政府行为,为理性投资创造市场环境
        5.2.2 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5.2.3 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活动
        5.2.4 加强对证券违规行为的监管
        5.2.5 建立新的金融避险机制,开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
    5.3 对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建议
        5.3.1 券商应进一步加深对投资者需求的认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5.3.2 券商应建立重大事件风险预警制度和风险揭示制度
        5.3.3 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5.4 结论及不足
        5.4.1 本文的结论
        5.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经济心理学到行为金融学的百年回顾[J]. 熊昊平,贺实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07(04)
[2]中国股票市场中收益与风险关系及其国际比较[J]. 禹敏,陈收.  系统工程. 2007(01)
[3]认知偏差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李富军,杨春鹏,吕世瑜,刘菲菲.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4]行为金融学的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J]. 徐智斌.  经济论坛. 2006(24)
[5]行为金融: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 何剑,刘少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07)
[6]股市中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J]. 杨善林,王素凤.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2)
[7]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偏差分析[J]. 何勇,陈湛匀.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01)
[8]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研究[J]. 刘晓星,何建敏.  财经问题研究. 2003(10)
[9]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特性的实证研究[J]. 宋逢明,江婕.  金融研究. 2003(04)
[10]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  经济研究. 2002(11)

硕士论文
[1]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D]. 袁志胜.河海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7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