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基于信用风险的我国上市公司发债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3:49
  近年来如何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防范为研究出发点,从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界定和认识出发,先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破窗理论以及内生性破产理论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解释,并在借鉴国外信用风险防范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应加强改进的几个方面。从事件管理法来看,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应包括发债前的债券规模控制、发债中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以及发债后的清偿管理三个阶段。因此,在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的初级阶段,对企业的发债规模进行控制,以减少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本文的研究从影响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两个因素的分析出发,通过整合信用风险度量中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模型构建算法,对2007年我国适合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的发债规模进行了测算,为核准制下的发债规模审定提供参考。结论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由严格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仅仅是冰山改革的第一步,要加速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确保企业债券规模的合理增长,在加强企业债券市场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点做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防范,增强信用...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信用风险的我国上市公司发债规模研究


违约距离(DD)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探析[J]. 万娟.  经济师. 2005(01)
[2]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计量研究——KMV模型及其应用[J]. 易丹辉,吴建民.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06)
[3]KMV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分析及其改进[J]. 董颖颖,薛锋,关伟.  生产力研究. 2004(08)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 郑茂.  金融论坛. 2003(10)
[5]谈“Z计分模型”的不适应性与改进[J]. 黄湘.  经济经纬. 2003(05)
[6]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J]. 李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03)
[7]企业信用风险的主成分判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梁琪.  财经研究. 2003(05)
[8]我国财务危机公司投资行为的财务特征分析[J]. 李秉祥.  中国管理科学. 2003(02)
[9]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市公司调查报告[J]. 王一萱,徐良平,李信民.  证券市场导报. 2003(04)
[10]ST公司的Z值分析[J]. 罗栋梁.  经济师. 2002(06)



本文编号:3034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34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