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1-02-25 15:26
2001年作为新世纪的第一年,注定了是中国股票市场上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以国有股减持方案(尽管只是“暂行”的办法)出台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就历史角度看,我国股票市场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自己的运行框架和市场体系,今后的发展将更趋向于从增量创新主导型的扩张型发展转向存量调整主导型的纵深化发展,而目前正处在两个发展模式、两条发展道路相互交接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刻对我国股市二十年来的结构发展和市场变迁做一回顾和理论总结,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本文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结构和变迁的考察,全面回顾总结了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逻辑和演变过程,深入分析考察了目前这一市场的结构特点和变迁态势,并对市场进一步的演进变迁及其对宏观经济改革和变迁的意义及关系作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全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作为全文分析理论基石的制度分析范式,以之作为全文论述的理论依托;其次回顾了制度分析范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即所谓的过渡经济学;最后阐述了渐进式改革模式的两个基本范畴,即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过渡经济中的相对地位。...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0、 导论
0.1 选题和文献回顾
0.2 理论依托和研究方法
0.3 结构安排和主要贡献
1、 渐进与激进:中国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
1.1 基于制度的分析范式
1.1.1 旧制度主义学者的思想
1.1.2 新制度学派的理论体系
1.2 改革方式的综述和比较:一个传统分析框架介绍
1.3 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基于制度范式的一个说明
1.4 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
小结
2、 中国股市变迁:一个渐进改革的经验模式
2.1 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
2.1.1 从财政补贴到金融支持
2.1.2 从金融支持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
2.1.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和贯通
2.1.4 国企改革与社会融资体制的变迁和调整
2.2 股票市场角色的变迁
2.2.1 试点阶段:1980—1990
2.2.2 全面展开阶段:1990—1999
2.2.3 市场深化阶段:1999至今
2.3 市场结构的变迁
2.3.1 一二级市场结构的变迁
2.3.2 上市公司结构变迁
2.3.3 投资者结构变迁
2.3.4 投资中介结构变迁
2.3.5 监管结构变迁
小结
3、 中国股市增量创新
3.1 一级市场股票发行的市场化举措
3.1.1 管理方式
3.1.2 定价方式
3.1.3 新股增发制度
3.2 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的市场化举措
3.2.1 我国目前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的特点
3.2.2 做市商制度
3.2.3 PT制度
3.3 二板市场与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构建
3.3.1 二板市场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3.3.2 二板市场构建的措施探讨
3.3.3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关系探讨
3.4 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新举措
3.4.1 公司退出机制
3.4.2 独立董事制度
3.4.3 经理期权制度
3.5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关于基金的一些讨论
3.5.1 开放式基金
3.5.2 保险基金
3.5.3 社会保障基金
3.5.4 私募基金
3.5.5 中外合资基金
3.6 投资中介结构的增量改革
3.6.1 经营性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上市融资和业务创新
3.6.2 服务性中介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与证券信息公司
3.7 监管结构的增量改革
3.7.1 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强化
3.7.2 证券交易所改革
小结
4、 中国股市存量调整
4.1 国有股流通
4.1.1 已实行试点评述
4.1.2 国外经验借鉴
4.1.3 方案设计探讨
4.2 A、B股市场并轨
4.2.1 B股市场发展概述
4.2.2 B股市场对内开放: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
4.2.3 市场合并的实质性方案:QFII制度
4.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4.3.1 从买壳上市到战略并购: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入新阶段
4.3.2 现阶段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特点
4.3.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4.4 证券中介机构存量调整
4.4.1 佣金制度改革
4.4.2 证券公司的规模扩张和集团化
4.4.3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化
4.5 监管结构的存量调整
4.5.1 我国专门性证券监管体系的特点
4.5.2 证券监管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小结
5、 存量调整与增量创新的协调发展
5.1 社会资金供求:悖论求解
5.1.1 一级市场的资金供求
5.1.2 二级市场的资金供求
5.1.3 增量与存量改革并举、共同消除两级市场资金供求悖论
5.2 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与规范
5.2.1 必要性分析
5.2.2 宏观:加强市场化监管
5.2.3 微观:实现规范化运作
5.3 分业与混业:持久的争论
5.3.1 从分业到混业:美国的经验
5.3.2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现状
5.3.3 我国金融经营分业模式向混业模式过渡的途径选择
5.4 微观重塑和宏观调整:国有股流通问题的再探讨
5.4.1 国有股流通的目的:从国有股形成的历史渊源谈起
5.4.2 国有股流通与国企改革
5.4.3 国有股流通与产业结构调整
5.4.4 国有股流通与公有制实现形式
小结
6、 结语:中国股票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6.1 制度变迁起点决定的中国股市发展道路和现状
6.2 规范和发展的辨证关系
6.3 几个问题的思考
附录1 上市公司行业排序
附录2 上市公司地区排序
附录3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 兰陵集团收购山东环宇(案例介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增量改革的新举措[J]. 郑学军. 浙江金融. 2001(12)
[2]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问题之我见[J]. 郑学军. 中国经济问题. 2001(06)
[3]关于我国券商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郑学军. 证券市场导报. 2001(11)
[4]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一) 自发、默示和试点阶段(1980年-1990年)[J].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 福建金融. 2001(08)
[5]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 张亦春,周颖刚. 金融研究. 2001(03)
[6]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J].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国有股减持"课题组. 经济导刊. 2001(01)
[7]国有股配售的价格确定与方式创新[J].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张训苏. 经济导刊. 2001(01)
[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比较、绩效分析和我国的现实选择[J]. 张亦春. 东南学术. 2000(04)
[9]关于国有股重组方式的思考[J]. 宫玉松. 经济学动态. 2000(05)
[10]中国A股与B股价格差异的实证分析[J]. 秦宛顺,王永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股市效率研究[D]. 周颖刚.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1169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0、 导论
0.1 选题和文献回顾
0.2 理论依托和研究方法
0.3 结构安排和主要贡献
1、 渐进与激进:中国经济改革道路的选择
1.1 基于制度的分析范式
1.1.1 旧制度主义学者的思想
1.1.2 新制度学派的理论体系
1.2 改革方式的综述和比较:一个传统分析框架介绍
1.3 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基于制度范式的一个说明
1.4 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
小结
2、 中国股市变迁:一个渐进改革的经验模式
2.1 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
2.1.1 从财政补贴到金融支持
2.1.2 从金融支持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
2.1.3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和贯通
2.1.4 国企改革与社会融资体制的变迁和调整
2.2 股票市场角色的变迁
2.2.1 试点阶段:1980—1990
2.2.2 全面展开阶段:1990—1999
2.2.3 市场深化阶段:1999至今
2.3 市场结构的变迁
2.3.1 一二级市场结构的变迁
2.3.2 上市公司结构变迁
2.3.3 投资者结构变迁
2.3.4 投资中介结构变迁
2.3.5 监管结构变迁
小结
3、 中国股市增量创新
3.1 一级市场股票发行的市场化举措
3.1.1 管理方式
3.1.2 定价方式
3.1.3 新股增发制度
3.2 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的市场化举措
3.2.1 我国目前二级市场交易制度的特点
3.2.2 做市商制度
3.2.3 PT制度
3.3 二板市场与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构建
3.3.1 二板市场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3.3.2 二板市场构建的措施探讨
3.3.3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关系探讨
3.4 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新举措
3.4.1 公司退出机制
3.4.2 独立董事制度
3.4.3 经理期权制度
3.5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关于基金的一些讨论
3.5.1 开放式基金
3.5.2 保险基金
3.5.3 社会保障基金
3.5.4 私募基金
3.5.5 中外合资基金
3.6 投资中介结构的增量改革
3.6.1 经营性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的上市融资和业务创新
3.6.2 服务性中介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与证券信息公司
3.7 监管结构的增量改革
3.7.1 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强化
3.7.2 证券交易所改革
小结
4、 中国股市存量调整
4.1 国有股流通
4.1.1 已实行试点评述
4.1.2 国外经验借鉴
4.1.3 方案设计探讨
4.2 A、B股市场并轨
4.2.1 B股市场发展概述
4.2.2 B股市场对内开放: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
4.2.3 市场合并的实质性方案:QFII制度
4.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4.3.1 从买壳上市到战略并购: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入新阶段
4.3.2 现阶段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特点
4.3.3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4.4 证券中介机构存量调整
4.4.1 佣金制度改革
4.4.2 证券公司的规模扩张和集团化
4.4.3 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化
4.5 监管结构的存量调整
4.5.1 我国专门性证券监管体系的特点
4.5.2 证券监管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小结
5、 存量调整与增量创新的协调发展
5.1 社会资金供求:悖论求解
5.1.1 一级市场的资金供求
5.1.2 二级市场的资金供求
5.1.3 增量与存量改革并举、共同消除两级市场资金供求悖论
5.2 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与规范
5.2.1 必要性分析
5.2.2 宏观:加强市场化监管
5.2.3 微观:实现规范化运作
5.3 分业与混业:持久的争论
5.3.1 从分业到混业:美国的经验
5.3.2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的现状
5.3.3 我国金融经营分业模式向混业模式过渡的途径选择
5.4 微观重塑和宏观调整:国有股流通问题的再探讨
5.4.1 国有股流通的目的:从国有股形成的历史渊源谈起
5.4.2 国有股流通与国企改革
5.4.3 国有股流通与产业结构调整
5.4.4 国有股流通与公有制实现形式
小结
6、 结语:中国股票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6.1 制度变迁起点决定的中国股市发展道路和现状
6.2 规范和发展的辨证关系
6.3 几个问题的思考
附录1 上市公司行业排序
附录2 上市公司地区排序
附录3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 兰陵集团收购山东环宇(案例介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市公司增量改革的新举措[J]. 郑学军. 浙江金融. 2001(12)
[2]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问题之我见[J]. 郑学军. 中国经济问题. 2001(06)
[3]关于我国券商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郑学军. 证券市场导报. 2001(11)
[4]中国股市变迁三阶段论专题系列(一) 自发、默示和试点阶段(1980年-1990年)[J]. 张亦春,周颖刚,郑学军. 福建金融. 2001(08)
[5]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 张亦春,周颖刚. 金融研究. 2001(03)
[6]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J].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国有股减持"课题组. 经济导刊. 2001(01)
[7]国有股配售的价格确定与方式创新[J].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张训苏. 经济导刊. 2001(01)
[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比较、绩效分析和我国的现实选择[J]. 张亦春. 东南学术. 2000(04)
[9]关于国有股重组方式的思考[J]. 宫玉松. 经济学动态. 2000(05)
[10]中国A股与B股价格差异的实证分析[J]. 秦宛顺,王永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股市效率研究[D]. 周颖刚.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1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511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