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对目标企业定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05:21
  企业并购自19世纪70年代,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先后发生了五次并购浪潮,而每一次并购浪潮都产生了一批更大、更强的企业。 本文以并购的历史浪潮、现实意义为背景,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大环境,从并购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即对目标企业定价问题出发,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并购定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定价的适用性和缺陷性,从而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对定价问题的研究。一是从确定性系统出发,对完善的市场体系下并购企业定价的探讨;二是从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适合我国现有市场体系的上市公司并购定价模型。这一模型以实际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准确的计算,从而对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并购定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问题的现实背景
        1.1.1 发达国家企业收购与兼并的发展现状
        1.1.2 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现状及推动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迫切性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现实意义
        1.2.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定价行为现存的问题
        1.2.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2.3 研究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定价问题对并购双方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完善的市场体系下并购企业定价的确定性分析
    2.1 完善的市场体系
    2.2 影响并购企业定价的一般因素
    2.3 兼并与收购价格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价值追加原理
        2.3.2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2.3.3 有效市场假说
    2.4 并购企业定价的方法体系
        2.4.1 成本法
        2.4.2 市场比较法
        2.4.3 收益法
    2.5 并购企业定价分析模型
        2.5.1 拉巴波特模型
        2.5.2 韦斯顿模型
3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定价的因素分析
    3.1 并购企业定价的确定性分析的缺陷性和适用性分析
        3.1.1 确定性分析的缺陷
        3.1.2 确定性分析的适用性
    3.2 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并购定价中现存的问题
        3.2.1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对目标企业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定价问题的影响因素
        3.3.1 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
        3.3.2 特殊的股权结构及其影响
        3.3.3 财务政策法规的差异
    3.4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定价主要因素的定量描述
        3.4.1 并购定量描述的界定
        3.4.2 样本的选择
        3.4.3 并购定价的指标描述
        3.4.4 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定价的模型
    4.1 建模思想及步骤
        4.1.1 建模思想
        4.1.2 模型的逻辑图
    4.2 选定指标的聚类分析
        4.2.1 聚类分析方法
        4.2.2 聚类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定价模型的建立与选择
    4.4 并购定价模型的误差估计
    4.5 并购定价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及价值构成分析
        4.5.1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4.5.2 并购模型的价值构成分析
    4.6 模型的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并购的类型与相应模型[J]. 金成晓,王锦功,张林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02)
[2]股票并购中目标企业估价的研究及换股比率的确定[J]. 周琳,张秋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02)
[3]企业兼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J]. 吕筱萍.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02)
[4]虚拟企业协作博弈中的双优策略[J]. 陈安,刘鲁,李刚,陈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08)
[5]风险投资项目价值评估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J]. 董守胜,黄松琛.  系统工程. 2000(04)
[6]并购的边界研究[J]. 李豫湘.  系统工程. 2000(04)
[7]试论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模型[J]. 李晓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0(05)
[8]企业内产品间的显示效应对兼并的影响[J]. 张地生,贾红睿,陈宏民.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0(01)



本文编号:305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5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0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