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4: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价值不断上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财富创造和分配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逐渐成为了企业剩余的分享者,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成为影响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收益和价值增值的决定性因素。到目前为止,虽然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针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归纳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合作博弈理论模型,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本产权配置进行了研究。模型证明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最优的人力资本产权配置形式是“组织租金”的分享制。而利用沪深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人力产权主体剩余收益索取权的现实表现的考察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年薪制等收益分配形式,但是总体上来看,员工持股、股票期权这两种收益分配形式还只是在个别企业存在,绝大多数企业的主要收益形式还是年薪制;获得股权激励的高管人员所占比例偏少;高管人员总体持股数量少,持股比例偏低,“零持股”现象严重。实践考察的结论如下:尽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很大,但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中的“组织租金”分享份额...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创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2.1.1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结构中所有权的问题
2.1.2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结构中收益权的问题
2.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3章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分析
3.1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内涵
3.2 最优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配置模式
3.3 影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因素分析
3.3.1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济特征
3.3.2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
3.4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模型
第4章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实践考察
4.1 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现实表现
4.2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确定
4.3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收益权的实践考察
4.3.1 员工持股计划
4.3.2 核心员工持股
4.3.3 业绩或风险奖励
4.3.4 股票期权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沪市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及薪酬构成情况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地位分析[J]. 王胜今,于逢良. 人口学刊. 2006(03)
[2]高新技术企业控制权配置:来自杭州的证据[J]. 江涛,覃琼霞. 南方经济. 2006(04)
[3]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与知识型企业治理设计[J]. 苏晓华,张书军.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03)
[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员股权激励方案创新模式研究[J]. 管军,申兵,邓九生. 商业研究. 2006(04)
[5]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 杨瑞龙,聂辉华. 经济研究. 2006(02)
[6]科技人才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收益分配的探讨[J]. 许敏,王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2)
[7]知识型企业的所有权安排问题研究[J]. 董淑芳,唐建华,潘云文. 科学与管理. 2005(05)
[8]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产权[J]. 孙富安. 特区经济. 2005(09)
[9]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研究[J]. 袁建昌. 科技与管理. 2005(05)
[10]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以威廉姆森和哈特为代表的两种进路[J].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3065340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创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2.1.1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结构中所有权的问题
2.1.2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结构中收益权的问题
2.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第3章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分析
3.1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内涵
3.2 最优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配置模式
3.3 影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因素分析
3.3.1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济特征
3.3.2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
3.4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模型
第4章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实践考察
4.1 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现实表现
4.2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确定
4.3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收益权的实践考察
4.3.1 员工持股计划
4.3.2 核心员工持股
4.3.3 业绩或风险奖励
4.3.4 股票期权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沪市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及薪酬构成情况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地位分析[J]. 王胜今,于逢良. 人口学刊. 2006(03)
[2]高新技术企业控制权配置:来自杭州的证据[J]. 江涛,覃琼霞. 南方经济. 2006(04)
[3]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与知识型企业治理设计[J]. 苏晓华,张书军.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03)
[4]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员股权激励方案创新模式研究[J]. 管军,申兵,邓九生. 商业研究. 2006(04)
[5]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 杨瑞龙,聂辉华. 经济研究. 2006(02)
[6]科技人才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收益分配的探讨[J]. 许敏,王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12)
[7]知识型企业的所有权安排问题研究[J]. 董淑芳,唐建华,潘云文. 科学与管理. 2005(05)
[8]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产权[J]. 孙富安. 特区经济. 2005(09)
[9]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权研究[J]. 袁建昌. 科技与管理. 2005(05)
[10]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以威廉姆森和哈特为代表的两种进路[J].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3065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653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