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22:04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股利政策是财务学研究的经典课题,也是现代财务理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仍然悬而未决的难题。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经济体制也处于转型期,这就使得我国股利政策的研究更为复杂。从2000年开始,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要求申请配股或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必须满足3年红利分配的硬性指标,而有的公司为了达到融资目的,在盈利能力欠佳或者净现金流量为负时仍然派发高额现金股利,而有些业绩优良的公司却采取“蜻蜒点水”的低现金股利政策,股利分派的随意性很大,这说明即使有监管机构的干预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不注重投资人利益的做法,甚至还会对股利政策的合理运用带来新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研究股利政策时,大多集中在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影响研究、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股利政策与公司资本成本相关性研究等方面,而较少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研究股利政策。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已处于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的利益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也渐趋一致,探讨公司治理尤其是内部公司治理如何影响股利政策,关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多方面的利益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已界定的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本文的写作包括导论在内,一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提出了本文写作的两个基本约定,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目的在于研究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文章开篇约定了本文对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的研究范畴,基于公司治理本身的庞大体系以及文章的篇幅有限,将本文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范畴界定为管理层、股东、董事以及和监事会,同时将股利政策界定为现金股利政策,缩小研究范围,以期能更深入地研究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选取的方法是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 第二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有关股利政策和公司治理的经典理论,股利政策相关理论主要包括:股利无关论、股利相关论、税差理论以及现代理论,而公司治理理论则包括:古典管家理论、现代管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代理成本理论,其中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使用最广,本文在分析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动因时,也会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其次,对公司治理影响股利政策选择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1)单独围绕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的研究都已非常丰富,但很少有理论从公司治理的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动因以及上市公司利益主体的股利支付动机,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特别少,且较分散。(2)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对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之间关系的一些研究结论还没有形成一致共识,如管理者持股、大股东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等对债务融资水平的影响。(3)在经验研究方法上存在以下问题——大多研究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动态研究,采用面板数据研究的很少,没有考虑系统内生性问题,对二者进行联立的视角较少;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影响股利政策选择的问题上,缺乏对中国特殊背景的深刻分析。最后,结合文献综述的启示,总结出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切入点,即将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结合起来研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出发,结合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公司的股利决策。 第三章: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理论解释。通过上市公司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金股利已成为主要股利政策,且呈明显阶段性特征,即由高到低、再由低转高的三个明显阶段。(2)少数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高派现行为说明上市公司在将本年的净利润全部用于支付现金股利的同时,还动用了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这种行为主要源于公司受大股东的支配,以达到向流通股股东再融资或者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3)现金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而我国股利政策的选择十分随意,注重短期利益,没有将股利政策或者派现政策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目前现金股利持续性已经有所提高。(4)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较低,绝大部分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低于0.3元。(5)再筹资行为成为影响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已然成为筹资决策的附属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筹资决策。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分析,从公司治理的核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索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现状的原因。为下文深入分析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做出理论铺垫。 第四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现金股利政策分析及研究假设。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说是大股东、中小股东、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达成的均衡结果,在博弈过程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根据本文对公司治理的界定,结合已有理论成果,从治理结构角度切入,通过分别剖析管理层、大股东、其他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将诸多影响因素融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得出的结论是公司治理引起的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股利政策来缓解,就是要使相互博弈的各方利益主体达到均衡状态下的共赢,这样才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说明虽然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动因,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第五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现金股利政策实证分析。首先介绍的是样本和数据的选择问题,然后是构建模型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实证分析时,由于本文主要从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而每个相关变量指标比较多,直接进行实证分析比较繁杂且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先进行指标变量的因子分析通过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载模式来识别因子,验证本文为对公司治理界定维度包含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对主因子的提取和分析,基本上可以验证本文为对公司治理界定维度包含的指标具有相关性;在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进行分析,检测到有异方差值的存在,进而很可能引起多重共线性,导致总体回归效果的不佳,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以提高回归效果,最终确定有五个解释变量和一个控制变量的统计结果较好,通过显著性检验。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有(1)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股利分派动机越强。(2)股权集中度与派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大股东对公司资金侵占越多,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越低。(4)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越低。(5)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程度越高,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越低(6)独立董事的人数越多,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越高。再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完善公司治理。 本文的贡献在于:(1)本文将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公司治理界定在微观的层次上,约定了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即管理层、股东、董事会和监视会,从理论上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公司治理的这四个维度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2)在实证分析时,选取了2003年——2008年共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经过筛选共有3426个样本之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样本的代表性差异,也能比较全面的展开研究。(3)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引入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非股利形式的“隧道挖掘”指标即大股东资金侵占,并在实证中发现在所有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显著关系的指标中,大股东资金侵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度仅次于国有股比例的影响,证明其对现金股利政策非常重要。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时间、精力的约束,本文样本公司仅限于沪深两市中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而未考虑发行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2)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搜集资料有一点难度,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漏、甚至以偏概全的情况,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不足和遗憾,还望各位老师和专家不吝指导。
【关键词】:公司治理 现金股利政策 代理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两个基本约定13-14
- 1.2.1 股利政策概述与股利的界定13-14
- 1.2.2 公司治理的界定14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15-17
- 1.4.1 本文的主要贡献15-16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16-17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17-25
- 2.1 股利政策理论17-19
- 2.1.1 传统理论17-18
- 2.1.2 现代理论18-19
- 2.2 公司治理理论19-20
- 2.3 公司治理对股利政策选择影响的文献综述20-25
- 2.3.1 国外文献回顾20-22
- 2.3.2 国内文献回顾22-24
- 2.3.3 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启示24-25
- 3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理论解释25-33
- 3.1 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现状分析25-31
- 3.1.1 现金股利已成为主要股利政策25-27
- 3.1.2 少数上市公司异常高派现27-28
- 3.1.3 现金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28-29
- 3.1.4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较低29-30
- 3.1.5 再筹资行为成为影响市上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30-31
- 3.2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解释31-33
- 4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现金股利政策分析及研究假设33-40
- 4.1 基于管理层视角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33-35
- 4.1.1 管理层薪酬与股利政策33-34
- 4.1.2 管理层持股与股利政策34-35
- 4.2 基于股东视角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35-37
- 4.2.1 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利政策35
- 4.2.2 大股东资金侵占与股利政策35-36
- 4.2.3 国家股与股利支付率36-37
- 4.2.4 基于流通股股东视角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37
- 4.3 基于董事会和监事会视角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37-40
- 4.3.1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与股利分配37-38
- 4.3.2 独立董事与股利分配决策38-39
- 4.3.3 监事会与股利分配决策39-40
- 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分析40-49
-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40-41
- 5.1.1 样本选取40-41
- 5.1.2 数据来源41
- 5.2 指标设计41-44
- 5.3 实证分析44-49
- 5.3.1 因子分析44-46
- 5.3.2 加权最小二乘回归46-49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49-52
- 6.1 研究结论49-50
- 6.2 政策建议50-52
- 参考文献52-57
- 后记57-58
- 致谢58-5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59-6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芳;内蒙古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及监管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黄磊;内蒙古上市公司的分红现状与监管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程咏竹;不确定性与企业市场估值[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0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