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9 20:21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盈余管理作为当今会计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其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彰显。盈余管理行为使得会计盈余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损害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盈余管理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两权分离所带来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协调企业两权分离的一种制度安排,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所以,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研究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盈余管理包括通过改变会计方法和应计项目操控盈余行为的应计盈余管理和通过构造一些真实存在的、企业可控的、影响盈余的交易活动来操控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自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后,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而选用真实盈余管理来修饰会计报表。相比于仅是影响应计利润,不直接影响现金流量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要影响现金流量和当期盈余,有时也要影响应计利润,这种行为可能会偏离企业的最佳业务决策,不增加公司价值反而会危害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而且更不容易引起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的注意,对资本市场有着更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希望能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能对进一步规范、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有所帮助。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真实盈余管理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相关文献,这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二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其次,详细论述了真实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进行实证分析,选择样本数据,在借鉴国外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变量进行度量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再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果,与前文的研究假设进行对比,并进行了稳健性测试;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基于研究结论以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反思本文的局限并提出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探讨其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遏制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并分别对其进行小结。通过对上述文献进行文献述评,得到了研究启示并找到了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是理论分析部分。首先,论述了盈余管理产生的三个理论;其次,详细论述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包括真实盈余管理的涵义、导致真实盈余管理出现的原因、真实盈余管理通过何种方式操控盈余以及造成的经济后果;最后,详细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概念,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以及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第四章是研究假设部分。通过探讨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四个方面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十个相关的研究假设。 第五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首先,介绍了样本的选择方法以及数据的来源,对相关变量进行了界定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其次,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解释变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及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汇总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参考Cohen和Zarowin(2010)的研究方法,用RM_1和RM_2衡量总体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首先,根据上文的分析得到本文的结论;然后,基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研究中的局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结论: 在股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U型关系,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与本文研究假设相反,说明股权制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反而有可能和大股东一起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国有控股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在董事会特征方面,董事会规模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情况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与真实盈余管理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监事会特征方面,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在管理层激励方面,高管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而高管报酬则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通过这些结论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将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结合起来。现阶段国内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应计盈余管理上。然而,本文以真实盈余管理为研究点,将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找出关于两者关系的可靠证据,有利于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采用合理的措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 (2)较全面地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少数研究中,多集中于公司治理的某一方面,如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方面出发,从整体上考虑了公司治理结构各个部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司治理结构各个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达到降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 (3)采用了更加全面的真实盈余管理衡量指标。不仅采用了真实盈余管理的三个分指标,还采用了以三个分指标为基础计算的一个综合计量指标,在进行稳健性测试时,还参考Cohen和Zarowin(2010)的文章采用了另外两个综合性指标,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局限如下: (1)本文样本数据选择不够全面。本文选用了2008年至2012年5年的数据,虽然样本量较大,但选取的都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数据。如果在数据选取上加上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样本,分阶段对比讨论,可能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2)本文样本和变量的选择具有一定主观性,忽略了很多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没有分行业进行具体分析,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考虑的不够全面,没有加入更多的外部治理指标,这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 股权结构 董事会特征 监事会特征 管理层激励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1;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2
  • 目录12-15
  • 1. 绪论15-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6
  • 1.2 研究思路、框架与本文结构安排16-18
  • 1.3 研究方法18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8-20
  • 2. 文献综述20-27
  • 2.1 国外研究综述20-23
  • 2.1.1 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20-21
  • 2.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21-22
  • 2.1.3 小结22-23
  • 2.2 国内研究综述23-25
  • 2.2.1 真实盈余的研究23
  • 2.2.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23-25
  • 2.2.3 小结25
  • 2.3 文献述评25-27
  • 3. 真实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分析27-41
  • 3.1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27-29
  • 3.1.1 委托代理理论27-28
  • 3.1.2 契约理论28
  • 3.1.3 信息不对称理论28-29
  • 3.2 真实盈余管理理论分析29-35
  • 3.2.1 真实盈余管理的涵义29-30
  • 3.2.2 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30-32
  • 3.2.3 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32-34
  • 3.2.4 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34-35
  • 3.3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分析35-38
  • 3.3.1 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35-37
  • 3.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37-38
  • 3.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38-41
  • 3.4.1 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严重39
  • 3.4.2 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独立董事形同虚设39-40
  • 3.4.3 监事会有名无实,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0
  • 3.4.4 经理层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40-41
  • 4. 公司治理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假设的提出41-45
  • 4.1 股权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41-42
  • 4.2 董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42-43
  • 4.3 监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43-44
  • 4.4 管理层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44-45
  • 5. 实证研究与回归分析45-64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45
  • 5.2 真实盈余管理指标的度量45-49
  • 5.2.1 销售操控估计模型46
  • 5.2.2 生产操控估计模型46-47
  • 5.2.3 费用操控估计模型47-48
  • 5.2.4 真实盈余管理的估算48-49
  • 5.3 研究变量49-51
  • 5.3.1 被解释变量49
  • 5.3.2 解释变量49-50
  • 5.3.3 控制变量50-51
  • 5.4 研究模型51-53
  • 5.5 实证检验分析53-55
  • 5.5.1 描述性统计53-54
  • 5.5.2 相关性分析54-55
  • 5.6 回归分析55-62
  • 5.6.1 股权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回归分析55-57
  • 5.6.2 董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回归分析57-58
  • 5.6.3 监事会特征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回归分析58-59
  • 5.6.4 管理层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回归分析59-61
  • 5.6.5 汇总回归分析61-62
  • 5.7 稳健性检验62-64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64-68
  • 6.1 本文结论64-65
  • 6.2 政策建议65-66
  • 6.2.1 深化股权分置改革,改善股权结构65
  • 6.2.2 健全董事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65
  • 6.2.3 明确监事会职能,提高监事会有效性65-66
  • 6.2.4 推进管理层股权激励,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66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66-68
  • 6.3.1 本文的局限66-67
  • 6.3.2 进一步研究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后记74-75
  • 致谢75-76
  • 在读期间科研目录成果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青,管连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2 戴中亮;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3 张志花;金莲花;;公司治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4 刘启亮;刘晶莹;谈丽华;张雅曼;;IFRS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J];财会通讯;2011年15期

5 黄良杰;;浅探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J];财会月刊;2010年06期

6 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当代财经;2007年06期

7 李四能;;配股政策变更、盈余管理及其对审计的启示——基于1993-2008年度A股市场经验数据[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徐宁;徐向艺;;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合理性及其约束性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9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10 金莲花;张志花;李正和;;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替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J];公司治理评论;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17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