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中美股市间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4:57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随着国际贸易、跨国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定价所基于的信息集也应该是全球性的。一国股市的收益和波动不仅受自身前期收益和波动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其他市场前期收益和波动的影响,这种收益和波动在市场之间的传递称为溢出效应。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改革和开放,中国股市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美国股市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代表,中美股市间的溢出效应因此格外引人关注。对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宏观评价市场一体化程度,也能为微观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回顾不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股市间溢出效应的根源和传导渠道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判断中美股市间是否可能存在溢出效应。接着以1990年到2009年中国股市收益率和美国股市收益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BVGARCH模型,对中美股市间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根据可能影响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变动的关键事件,将总体样本区间分为三个小区间对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得到结论:美国股市对...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溢出效应的概念界定、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溢出效应的概念界定和本文研究内容
        三、本文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本文研究创新与框架
        一、本文研究创新与难点
        二、本文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不同国家股市间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不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关于不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综述
        一、关于不同股市间相关性的实证方法综述
        二、关于不同股市间相关性的实证结果综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股市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 美国股市发展概况
        一、大萧条侵蚀股指前三十年的积累
        二、重铸基石走向繁荣
        三、滞胀期
        四、新经济时代将股市送入向上通道
        五、调整期
    第二节 中国股市发展概况
        一、中国资木市场开始萌生
        二、全国性资本市场初步形成
        三、中国资木市场进一步规范并快速发展
    第三节 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传导渠道分析
        一、股市溢出效应的基本面渠道
        二、股市溢出效应的资金面渠道
        三、股市溢出效应的预期面渠道
    第四节 影响中美两国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关键事件分析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QFII开闸
        三、股权分置改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原理
        一、收益溢出效应研究
        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节 数据选取
        一、标准普尔500指数简介
        二、上证综合指数简介
        三、数据处理
    第四节 实证结果
        一、股市特征统计性描述
        二、总体结果及分析
        三、分阶段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溢出效应不显著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美股市间溢出效应逐渐增强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加深使基本面渠道传导更顺畅
        二、QFII的发展壮大使资金面传导渠道的作用更加显著
        三、中国股市相关基础性改革提高中美股市间信息传递效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本文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中国股市加速融入世界金融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一、中国股市加速融入世界金融一体化的影响
        二、应对中国股市加速融入世界金融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71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171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