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股价迟滞效应与投资者认知 ——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9:37
  资产价格如何被决定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由于忽略了现实世界中人们主观判断的因素,因而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金融异象的解释乏力。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投资者的认知和行为纳入金融理论的研究框架中,进而对资产定价作出了新的解释。本文构建了股票价格对过去信息的迟滞程度指标,并选取投资者认知因素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因素的代理变量,主要通过横截面回归分析和资产组合分析两种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2000年至2007年的全部A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投资者认知因素吸收并稀释了公司基本面信息因素对于股价迟滞效应的大部分解释能力。(2)投资者认知能够很好的解释不同迟滞程度资产组合之间的差额收益率,而公司基本面信息则不能。(3)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和动量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述差额收益率,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动量、A股股东户数变动量、换手率和超额市场收益的波动率提供了额外的解释能力。(4)投资者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并没有较大的认知差异,而对于不同的最终控制人的公司,则存在认知差异,投资者更看好国有资产控股的上市公司。(5)由于专业知识薄弱、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资金缺...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股价迟滞效应与投资者认知 ——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痴蕊显蕊石爵同迟滞效应(PostDl)的数量”“结果显示

数量分布,牛市,数量分布,迟滞效应


的认知差异。由于缺乏熊市期间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别的数据,本文仅就牛市中上市公司在不同控制人和不同迟滞程度之间的累积数量分布进行统计。图3报告了牛市期间上市公司的累积数量分布。其中,序数l(迟滞小)至5(迟滞大)代表不同的迟滞程度;实际控制人A为企业或生产经营活动单位,B为国有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或国营企业),C为集体所有制企业,D为港澳台资企业,E外商投资企业,F为外国企业,G为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机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股评家的羊群行为研究[J]. 宋军,吴冲锋.  管理科学学报. 2003(01)
[2]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  经济研究. 2002(11)
[3]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兼与宋军、吴冲锋先生商榷[J]. 孙培源,施东晖.  经济研究. 2002(02)
[4]证券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比较研究[J]. 宋军,吴冲锋.  统计研究. 2001(11)
[5]股民股票投资成败归因内容与特征的研究[J]. 赵云飞,戴忠恒.  心理科学. 1995(06)
[6]上海股民的投资行为与个性特征研究[J]. 彭星辉,汪晓虹.  心理科学. 1995(02)



本文编号:323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3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