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3 10:57
中国加入WTO已经进入到计时阶段。作为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承诺,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市场金融风险的加剧。因此,借鉴西方金融衍生市场成功运作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衍生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论文首先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类型,并从实物部门的角度,结合案例,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其次,论文回顾了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历史,并结合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阐述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三,论文剖析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揭示了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并阐述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市场进行监管的方法,使我们能从中得到有意的启示。 再次,论文对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在我国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必要性,同时反思了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所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时机和顺序。 最后,论文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策略,笔者认为政府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应作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选择有步骤、分阶段的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策略。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产品类型及功能介绍
1.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衍生金融品种
1.2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保值避险的案例
2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
2.2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
3 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特征及监管机构的监管
3.1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
3.2 金融衍生工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
3.3 金融监管机构研究和探析新的风险监管办法
4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条件和时机
4.1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4.2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条件分析
4.3 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主要障碍
4.4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时机和顺序
5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战略思考
5.1 政府监管模式、监管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是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基本前提
5.2 基础性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5.3 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保证金融衍生市场的规范运行
5.4 分阶段、分步骤、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
5.5 在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过程中,应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际经验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创建[J]. 孙健,徐惠,黄瑞芬. 金融论坛. 2001(06)
[2]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风险特征探析[J]. 刘晨. 上海会计. 2001(05)
[3]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展望[J]. 马晓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11)
[4]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思考[J]. 李靖野. 中国金融. 2000(09)
[5]论股指期货交易在我国股市中的运用[J]. 张国喜.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6]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J]. 于长秋. 浙江金融. 2000(07)
[7]金融工程的发展与特征评述[J]. 程春涛,张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6)
[8]金融创新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J]. 张生举. 中国外汇管理. 2000(04)
[9]2000年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分析[J]. 周理. 中国外汇管理. 2000(04)
[10]金融创新工具的演化及最新发展[J]. 陈卫东. 国际金融研究. 1999(11)
本文编号:3281931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产品类型及功能介绍
1.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衍生金融品种
1.2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保值避险的案例
2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现状
2.2 国际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趋势
3 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特征及监管机构的监管
3.1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
3.2 金融衍生工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
3.3 金融监管机构研究和探析新的风险监管办法
4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条件和时机
4.1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4.2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条件分析
4.3 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主要障碍
4.4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时机和顺序
5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战略思考
5.1 政府监管模式、监管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是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基本前提
5.2 基础性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建立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5.3 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保证金融衍生市场的规范运行
5.4 分阶段、分步骤、有选择地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
5.5 在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过程中,应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国际经验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创建[J]. 孙健,徐惠,黄瑞芬. 金融论坛. 2001(06)
[2]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风险特征探析[J]. 刘晨. 上海会计. 2001(05)
[3]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展望[J]. 马晓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11)
[4]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思考[J]. 李靖野. 中国金融. 2000(09)
[5]论股指期货交易在我国股市中的运用[J]. 张国喜.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8)
[6]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J]. 于长秋. 浙江金融. 2000(07)
[7]金融工程的发展与特征评述[J]. 程春涛,张涛. 国际金融研究. 2000(06)
[8]金融创新与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J]. 张生举. 中国外汇管理. 2000(04)
[9]2000年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政策分析[J]. 周理. 中国外汇管理. 2000(04)
[10]金融创新工具的演化及最新发展[J]. 陈卫东. 国际金融研究. 1999(11)
本文编号:3281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2819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