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公司治理对我国IPO抑价的影响 ——一个基于政府管制背景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7 18:42
  近三十年来,公司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的抑价问题一直备受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对于这一“IPO抑价之谜”,我国学者迄今为止也给出了很多合理的解释。但是,我国新股首次发行的短期抑价程度至今仍旧大幅高于西方成熟市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仍需要进一步寻求答案。从制度演进的视角来看,我国证券市场是经济转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就是政府管制严格和公司治理水平低下。政府的职能转换和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优化都是处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经济发展大潮之中,不可避免的,放宽政府管制会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对市场的信号显示作用。从长远来看,IPO的定价最终是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及所处行业等市场化指标,而不是政府的层层审核与监管。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公司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和投资者获得长期收益的保障,应该是在资本市场融资时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但不同于成熟市场,在中国IPO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要承担市场监管的责任,还要对发行人的质量情况进行审查、担保。2008年,南开大学发布的“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表明中国公司治理水平正在逐年提升。可实际上,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1.2.1 研究方法
        1.2.2 主要创新与研究贡献
    1.3 文章结构安排
2. 国内外IPO抑价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IPO抑价理论研究综述
        2.1.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解释
        2.1.2 基于其他理论的解释
    2.2 国内关于IPO抑价理论研究综述
        2.2.1 关于国外理论模型的检验
        2.2.2 对国内抑价影响因素的分析
3.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演进
    3.1 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历史演变
        3.1.1 审批制
        3.1.2 核准制下的通道制
        3.1.3 核准制下的保荐制
    3.2 我国IPO发售机制的历史演进
        3.2.1 行政化IPO发售机制
        3.2.2 市场化IPO发售阶段
        3.2.3 我国股票发售机制各阶段存在的问题
4. 公司治理对IPO抑价的影响
    4.1 对于公司治理内涵的认识
    4.2 公司治理对我国IPO抑价影响分析
5. 新股发行抑价的实证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分析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及实证结果分析
        5.2.1 数据选取、变量定义
        5.2.2 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政策建议
        6.3.1 加快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6.3.2 继续完善保荐机制
        6.3.3 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
        6.3.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  管理世界. 2006(11)
[2]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 曹凤岐,董秀良.  财经研究. 2006(06)
[3]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 杨记军,赵昌文.  金融研究. 2006(05)
[4]股权制衡与公司经营业绩[J]. 赵景文,于增彪.  会计研究. 2005(12)
[5]德国新股预发行市场对IPO询价制度的影响及启示[J]. 郭建斌,孙震海.  世界经济研究. 2005(05)
[6]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 刘煜辉,熊鹏.  经济研究. 2005(05)
[7]新股发行博弈和市场化定价——基于信息经济学经典模型的分析[J]. 杨丹.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4(03)
[8]新股公开发行定价方式的探讨[J]. 毛立军,李一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9]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与新股定价实证研究[J]. 杨丹.  经济学家. 2004(02)
[10]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新股定价[J]. 杨丹.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328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328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