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控制视角下的地方财政透明度研究——基于2009—2015年30个省级政府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31 00:37
2014年《预算法》对各级政府及部门预算公开的时间、内容、期限、形式等均做出了严格的法律约束。财政透明度提升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机制是什么?程度如何?本文利用2009-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两步最优GMM估计,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与地方债务规模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和地方债务规模呈现倒U型关系,二者关系拐点出现在38.41。2016年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的平均得分跨过本研究的拐点值,省级财政透明度的日益提升有利于进一步管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从制度操作层面上,按照《预算法》的相关条款,本文提出规范、细化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方面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财政研究.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财政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
632019年第7期欣然和雷良海,2018;王叙果等,2012)。其次,地方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受地方政府隐性干预较大,无法更多的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发放贷款,从而地方政府有更多操作空间扩大地方债务(肖鹏等,2015)。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上述行为会得到一定的控制,地方过度投资的行为被逐步抑制,从而达到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作用(参见图2)。图2财政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根据预算软约束理论,在财政透明度缺失背景下,商业银行预期一旦面临亏损时,地方政府会采取解救措施,从财政上予以支持,使其避免破产局面。因此商业银行也有较为充足的动力对地方政府进行贷款,扩大地方债务。而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升,会提高民主监督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上述行为,达到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效果。此外,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升,其对于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本文用“MC”表示)。理由如下:在财政透明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其他处于信息劣势的主体对地方政府信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和深入。财政透明度每提高一单位,对政府公开信息了解程度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对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也是逐步增加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H2: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抑制地方债务规模的增加,但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综上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如图3所示,在财政透明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对于控制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低于促进效应的,此时地方债务规模处于上升的状态。而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抑制效应边际增长而促进效应边际递减,在越过拐点后,使得地方债务规模开始得到控制,从而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呈现一个倒U型分?
逐步提升,其对于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本文用“MC”表示)。理由如下:在财政透明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其他处于信息劣势的主体对地方政府信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和深入。财政透明度每提高一单位,对政府公开信息了解程度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对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也是逐步增加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H2: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抑制地方债务规模的增加,但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综上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如图3所示,在财政透明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对于控制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低于促进效应的,此时地方债务规模处于上升的状态。而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抑制效应边际增长而促进效应边际递减,在越过拐点后,使得地方债务规模开始得到控制,从而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呈现一个倒U型分布。四、数据及变量设定(一)数据来源为进一步探究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实证分析前文理论分析所得假设的准确性,本文构建了涵盖我国30个省的2009-2015年面板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缺乏西藏的变量数据,本文选择图3财政透明的“度”与债务规模控制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本文编号:3373820
【文章来源】:财政研究.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财政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
632019年第7期欣然和雷良海,2018;王叙果等,2012)。其次,地方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受地方政府隐性干预较大,无法更多的从自身经济效益角度发放贷款,从而地方政府有更多操作空间扩大地方债务(肖鹏等,2015)。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上述行为会得到一定的控制,地方过度投资的行为被逐步抑制,从而达到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作用(参见图2)。图2财政透明度提升对地方债务规模的抑制效应根据预算软约束理论,在财政透明度缺失背景下,商业银行预期一旦面临亏损时,地方政府会采取解救措施,从财政上予以支持,使其避免破产局面。因此商业银行也有较为充足的动力对地方政府进行贷款,扩大地方债务。而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升,会提高民主监督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上述行为,达到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效果。此外,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升,其对于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本文用“MC”表示)。理由如下:在财政透明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其他处于信息劣势的主体对地方政府信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和深入。财政透明度每提高一单位,对政府公开信息了解程度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对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也是逐步增加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H2: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抑制地方债务规模的增加,但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综上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如图3所示,在财政透明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对于控制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低于促进效应的,此时地方债务规模处于上升的状态。而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抑制效应边际增长而促进效应边际递减,在越过拐点后,使得地方债务规模开始得到控制,从而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呈现一个倒U型分?
逐步提升,其对于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本文用“MC”表示)。理由如下:在财政透明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其他处于信息劣势的主体对地方政府信息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和深入。财政透明度每提高一单位,对政府公开信息了解程度增加所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增加的,因此对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也是逐步增加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H2:在控制其他因素条件下,财政透明度的提高会抑制地方债务规模的增加,但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是边际递增的。综上分析,财政透明度对地方债务规模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如图3所示,在财政透明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对于控制地方债务的抑制效应是低于促进效应的,此时地方债务规模处于上升的状态。而随着财政透明度的逐步提高,抑制效应边际增长而促进效应边际递减,在越过拐点后,使得地方债务规模开始得到控制,从而地方债务规模的变化呈现一个倒U型分布。四、数据及变量设定(一)数据来源为进一步探究地方债务规模与财政透明度的关系,实证分析前文理论分析所得假设的准确性,本文构建了涵盖我国30个省的2009-2015年面板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缺乏西藏的变量数据,本文选择图3财政透明的“度”与债务规模控制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本文编号:3373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37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