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估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1:20
  2001年9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标志着开放式基金登上了历史舞台。截至2005年11月28日,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我国开放式基金总数达到161只,我国基金业已走上了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迅速发展,开放式基金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客观、科学地对开放式基金进行业绩评估对于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当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最近三年时间的业绩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总结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探讨研究方法和模型的适用性,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阶段性的结论和参考性的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收益率指标、单因素风险调整收益指标、T-M模型、H-M模型、绩效二分法等方法,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风险水平、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和业绩的持续性五个方面进行整体业绩评估。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⑴我国开放式基金通过主动投资获得了超过市场基准的收益,战胜了市场,但这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还不够高。⑵总体来看,我国开放式基...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基金业绩研究现状
        1.2.1 国外基金业绩研究状况综述
        1.2.2 国内基金业绩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2 开放式基金概述
    2.1 开放式基金定义、特点及分类
        2.1.1 开放式基金定义
        2.1.2 开放式基金特点
        2.1.3 开放式基金分类
    2.2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比较
        2.2.1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2.2.2 开放式基金的优势
    2.3 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状况
        2.3.1 境外开放式基金发展趋势
        2.3.2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现状
        2.3.3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基金业绩评估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 未考虑风险因素的业绩评估指标
    3.2 Markowits 均值—方差模型
    3.3 基于风险调整的单因素绩效评估模型
        3.3.1 Jensen 指数评估模型
        3.3.2 Treynor 指数评估模型
        3.3.3 Sharpe 指数评估模型
        3.3.4 估价比率
    3.4 多因素绩效评估模型
    3.5 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评估模型
        3.5.1 T-M 模型
        3.5.2 H-M 模型
    3.6 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
    3.7 基金评估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
    3.8 本章小结
4 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估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样本与评价基准
        4.1.1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4.1.2 基准组合的选取
        4.1.3 无风险收益率的确定
    4.2 研究方法
        4.2.1 基金收益率的计算
        4.2.2 风险指标的计算
        4.2.3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4.2.4 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评价
        4.2.5 基金业绩的持续性评价
    4.3 实证分析
        4.3.1 收益指标统计
        4.3.2 风险指标统计
        4.3.3 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评价指标统计及排名
        4.3.4 业绩评价指标排名相关性分析
        4.3.5 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实证分析
        4.3.6 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相关性分析
        4.3.7 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分析
    4.4 实证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发展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几点建议
    5.1 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
    5.2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估体系
    5.3 加强证券投资基金内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文编号:3427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427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