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中的国债流通市场一体化研究 ——基于我国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9 20:11
发达债券市场的实践证明,国债市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发行市场,更取决于流通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发达的流通市场,就不可能建立一个有效和市场化的发行市场,国债市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也就难以有效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后,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就形成了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分割的格局。这种分割的格局降低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了国债筹集成本,也削弱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施效果。为了促进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统一,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类型、增加跨市场产品的品种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债券市场间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政策出台后,分割的格局是否得到了明显改变,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市场之间的统一?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我国目前的国债流通市场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制度变迁过程,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分割局面的形成过程和一体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的联系。鉴于我国...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债券市场一体化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债券市场一体化的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二章 中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国债分割市场的形成过程
一、实物柜台交易市场为主时期
二、交易所国债市场为主时期
三、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国债流通市场的一体化过程
一、市场交易主体的统一
二、交易平台和交易品种的融合
三、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国债流通市场的现状
一、市场基本格局
二、国债市场交易情况
第三章 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第二节 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VAR模型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脉冲响应函数
五、方差分解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国债市场分割下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 蒋治平. 统计与决策. 2009(01)
[2]论我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之制度构建[J]. 陈岱松,魏华文. 南京社会科学. 2008(11)
[3]构建我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的路径分析[J]. 陈岱松. 南方金融. 2008(10)
[4]基于ARCH类模型的国债市场波动率研究[J]. 张志英. 财会月刊. 2008(29)
[5]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J]. 安国俊. 财政研究. 2008(03)
[6]我国国债指数的实证研究[J]. 侯艳蕾.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06)
[7]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价格发现实证研究[J]. 郭泓,杨之曙. 金融研究. 2007(12)
[8]基于二元GARCH方法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分割性检验[J]. 于鑫,龚仰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2)
[9]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相关性研究[J]. 潘婉彬,缪柏其,靳韬.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3)
[10]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J]. 楼小飞.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4)
硕士论文
[1]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D]. 罗春林.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 王鹏.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6798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债券市场一体化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债券市场一体化的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二章 中国国债流通市场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国债分割市场的形成过程
一、实物柜台交易市场为主时期
二、交易所国债市场为主时期
三、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国债流通市场的一体化过程
一、市场交易主体的统一
二、交易平台和交易品种的融合
三、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国债流通市场的现状
一、市场基本格局
二、国债市场交易情况
第三章 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一体化研究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第二节 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第三节 短期动态关系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VAR模型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脉冲响应函数
五、方差分解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国债市场分割下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 蒋治平. 统计与决策. 2009(01)
[2]论我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之制度构建[J]. 陈岱松,魏华文. 南京社会科学. 2008(11)
[3]构建我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的路径分析[J]. 陈岱松. 南方金融. 2008(10)
[4]基于ARCH类模型的国债市场波动率研究[J]. 张志英. 财会月刊. 2008(29)
[5]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J]. 安国俊. 财政研究. 2008(03)
[6]我国国债指数的实证研究[J]. 侯艳蕾.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06)
[7]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价格发现实证研究[J]. 郭泓,杨之曙. 金融研究. 2007(12)
[8]基于二元GARCH方法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分割性检验[J]. 于鑫,龚仰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12)
[9]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相关性研究[J]. 潘婉彬,缪柏其,靳韬.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03)
[10]国债价格引导机制实证研究——交易所国债市场何去何从[J]. 楼小飞.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4)
硕士论文
[1]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D]. 罗春林.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 王鹏.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56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5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