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建立与运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6:52
资本市场是投融资的平台,它的发展对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资本市场体系缺乏层次性、资本进退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效率低下、资本市场体系整体风险较大、股票和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速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区域内企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构想。本文从对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描述开始着手,试图为理论模式提供现实洞察力,同时在此基础上探寻对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能够提供的经验借鉴,在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自身情况,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不足以及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以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为例,提出建立我国区域性的资本市场的一些具体建议措施,即创造区域性资本市场的良好金融环境、构建区域资本市场的交易平台、完善区域资本市场的主体,同时对区域性资本市场运行的交易机制、上市标准、资金进退机制和投资者收益分配机制进行分...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
第2章 区域性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2.1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概念及定位
2.1.1 资本市场的概念
2.1.2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2.1.3 区域资本市场的定位
2.2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
2.2.1 区域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2.2.2 区域资本市场的作用
2.3 区域性资本市场构建的目标
2.3.1 充分利用地方资本,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3.2 平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规模,使资本资源优化配置
第3章 中外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比较
3.1 国外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3.1.1 美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2 日本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3 英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4 印度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2 国外区域性资本市场市场建设的借鉴意义
3.2.1 减少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行政干预
3.2.2 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
3.2.3 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
3.3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现状
3.4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缺乏低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难
3.4.2 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内部尚存缺陷
3.4.3 以场内发行和交易为主,场外发行和交易市场不发育
3.4.4 资本市场缺乏进退机制,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3.5 我国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3.5.1 完善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
3.5.2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3.5.3 弥补我国主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
第4章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构建与运作——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4.1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经济发展背景及资金需求状况
4.1.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概况
4.1.2 区域发展的资金需求状况
4.2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资金供给状况分析
4.2.1 各项存款高速增长,银行体系风险加大
4.2.2 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规模小,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4.2.3 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资金,企业长期资金缺乏保障
4.2.4 国有金融资产比例过高,金融效率低下
4.2.5 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与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对称
4.3 黄河三角洲区域资金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4.3.2 资本市场落后,尤其缺乏低层次的市场
4.4 黄河三角洲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构建
4.4.1 区域性资本市场构建的原则
4.4.2 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交易平台
4.4.3 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的主体
4.4.4 制定区域性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5章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运作的保障措施
5.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市场参与者利益
5.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
5.3 实施“信用工程”,规范市场信用秩序
5.4 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5.4.1 建立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设计原则
5.4.2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建设
5.5 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5.5.1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5.5.2 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谨慎运用政策调控工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J]. 解国芳.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8)
[2]天津OTC市场建设的“产权板”方略[J]. 贾保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关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J]. 雷宏. 农村金融研究. 2008(08)
[4]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 王伟. 财会研究. 2008(07)
[5]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研究[J]. 章美锦,万解秋. 财贸经济. 2008(01)
[6]美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 刘岩,丁宁. 财贸经济. 2007(10)
[7]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思考[J]. 彭健,姚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3)
[8]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12月1日在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讲话[J]. 陈东征. 证券市场导报. 2006(12)
[9]构建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J]. 王彪,刘得利,郝三平. 产权导刊. 2006(09)
[10]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J]. 李博楠. 经济师. 2005(03)
硕士论文
[1]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 雷霄雯.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8185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
第2章 区域性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2.1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概念及定位
2.1.1 资本市场的概念
2.1.2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概念及构成
2.1.3 区域资本市场的定位
2.2 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
2.2.1 区域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2.2.2 区域资本市场的作用
2.3 区域性资本市场构建的目标
2.3.1 充分利用地方资本,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3.2 平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规模,使资本资源优化配置
第3章 中外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比较
3.1 国外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3.1.1 美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2 日本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3 英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1.4 印度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3.2 国外区域性资本市场市场建设的借鉴意义
3.2.1 减少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行政干预
3.2.2 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
3.2.3 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
3.3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现状
3.4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缺乏低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难
3.4.2 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内部尚存缺陷
3.4.3 以场内发行和交易为主,场外发行和交易市场不发育
3.4.4 资本市场缺乏进退机制,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3.5 我国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3.5.1 完善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
3.5.2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3.5.3 弥补我国主板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
第4章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构建与运作——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4.1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经济发展背景及资金需求状况
4.1.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概况
4.1.2 区域发展的资金需求状况
4.2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资金供给状况分析
4.2.1 各项存款高速增长,银行体系风险加大
4.2.2 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规模小,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4.2.3 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资金,企业长期资金缺乏保障
4.2.4 国有金融资产比例过高,金融效率低下
4.2.5 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与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对称
4.3 黄河三角洲区域资金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4.3.2 资本市场落后,尤其缺乏低层次的市场
4.4 黄河三角洲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构建
4.4.1 区域性资本市场构建的原则
4.4.2 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交易平台
4.4.3 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的主体
4.4.4 制定区域性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5章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运作的保障措施
5.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市场参与者利益
5.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
5.3 实施“信用工程”,规范市场信用秩序
5.4 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5.4.1 建立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设计原则
5.4.2 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建设
5.5 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5.5.1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5.5.2 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谨慎运用政策调控工具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J]. 解国芳.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8)
[2]天津OTC市场建设的“产权板”方略[J]. 贾保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关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J]. 雷宏. 农村金融研究. 2008(08)
[4]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 王伟. 财会研究. 2008(07)
[5]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研究[J]. 章美锦,万解秋. 财贸经济. 2008(01)
[6]美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 刘岩,丁宁. 财贸经济. 2007(10)
[7]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思考[J]. 彭健,姚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3)
[8]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12月1日在第五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的讲话[J]. 陈东征. 证券市场导报. 2006(12)
[9]构建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J]. 王彪,刘得利,郝三平. 产权导刊. 2006(09)
[10]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J]. 李博楠. 经济师. 2005(03)
硕士论文
[1]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 雷霄雯.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8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7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