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无套利均衡的实现与市场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13:31
一、论文的结构 本文拟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均衡实现与市场效率的理论及实际状况。从市场效率的均衡价格发现功能来说,价值回归过程与市场效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市场效率越强,价格向均衡价值的回归就越迅速,越准确,套利机会就越少,越难于捕捉,而市场与无套利均衡状态就越接近。因此,市场效率的高低就是市场均衡实现状态的一种衡量,而市场对均衡状态的偏离也就是市场低效率的反映。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尚不健全的市场规范与制度限制了向无套利均衡回归的套利行为的效力与规模;大资本的操纵与做市则是一种向无套利均衡回归的反向力量,造成更大的失效与失衡;而大量投资者的非理性和低素质则是做庄炒作赖以存在的主要基础之一,并加剧了做市的倾向,加剧了市场的失效与失衡。中国证券市场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价格的失衡,表现在无套利均衡的建立障碍上,我们将从这一观点出发,来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均衡实现与效率展开研究。我们在运用CAPM和APT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均衡实现与效率状况进行定量的研究刻划,并由此详细研究无套利均衡建立的障碍和市场低效率的原因。 ...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1 资本化定价与内在价值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意义
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1.4 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与质疑
1.5 中国证券市场应用CAPM的有关问题
第二章 套利定价模型(APT)
2.1 套利定价模型及其意义
2.2 套利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
2.3 CAPM与APT的关系与比较
2.4 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
2.5 中国证券市场APT应用和无套利均衡实现的有关问题
第三章 定价模型的应用与价格回归过程
3.1 CAPM的均衡价格与价格回归过程
3.2 APT的价格回归过程
3.3 价格回归过程与内在价值
3.4 价值回归与市场效率
3.5 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回归问题
第四章 市场效率理论
4.1 市场效率理论及其意义
4.2 关于欧美现代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综述
第五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的理论分析
5.1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研究回顾
5.2 从无套利均衡的观点看中国证券市场效率
5.3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6.1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序列的随机游走检验
6.2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中国股市运行状况的长期关系检验
6.3 异象检验
6.4 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检验结论分析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7.1 中国证券市场2001年盈余信息公告的收益率漂移效应实证研究
7.2 中国股市年报盈余信息反应的M-EGACH模型实证研究及相关结论
7.3 中国证券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结论分析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信息、庄股行为实证研究与强式有效特征分析
8.1 中国证券市场庄股行为分析
8.2 政策信息与庄股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
8.3 庄股出货阶段超常收益率与累积超常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8.4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强式效率状况的实证结论分析
第九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建立与效率研究的结论分析
9.1 中国证券市场无套利均衡的建立与市场效率状况分析
9.2 中国证券市场无套利均衡建立的障碍分析
9.3 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第十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建立与提高效率的有关政策建议
10.1 中国证券市场体制性缺陷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
10.2 加强中国证券市场规范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10.3 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 经济研究. 2002(11)
[2]中国证券市场运行偏差的深层剖析[J]. 于长福.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03)
[3]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J]. 解保华,高荣兴,马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5)
[4]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预测力的实证研究[J]. 戴洁,武康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4)
[5]市场摩擦理论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 陈铭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3)
[6]上证指数中的混沌现象研究[J]. 段虎,沈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2)
[7]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问题研究[J]. 庄序莹. 财经研究. 2001(06)
[8]从企业本位论到股东本位论──由《基金黑幕》引发的联想[J]. 许小年. 国际经济评论. 2000(Z6)
[9]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 奉立城. 经济研究. 2000(11)
[10]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缺陷与委托代理问题[J]. 刘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05)
本文编号:3580799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1 资本化定价与内在价值
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意义
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
1.4 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与质疑
1.5 中国证券市场应用CAPM的有关问题
第二章 套利定价模型(APT)
2.1 套利定价模型及其意义
2.2 套利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
2.3 CAPM与APT的关系与比较
2.4 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
2.5 中国证券市场APT应用和无套利均衡实现的有关问题
第三章 定价模型的应用与价格回归过程
3.1 CAPM的均衡价格与价格回归过程
3.2 APT的价格回归过程
3.3 价格回归过程与内在价值
3.4 价值回归与市场效率
3.5 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回归问题
第四章 市场效率理论
4.1 市场效率理论及其意义
4.2 关于欧美现代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综述
第五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的理论分析
5.1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研究回顾
5.2 从无套利均衡的观点看中国证券市场效率
5.3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与效率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6.1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序列的随机游走检验
6.2 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中国股市运行状况的长期关系检验
6.3 异象检验
6.4 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实证检验结论分析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7.1 中国证券市场2001年盈余信息公告的收益率漂移效应实证研究
7.2 中国股市年报盈余信息反应的M-EGACH模型实证研究及相关结论
7.3 中国证券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结论分析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上内幕信息、庄股行为实证研究与强式有效特征分析
8.1 中国证券市场庄股行为分析
8.2 政策信息与庄股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
8.3 庄股出货阶段超常收益率与累积超常收益率的实证研究
8.4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强式效率状况的实证结论分析
第九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建立与效率研究的结论分析
9.1 中国证券市场无套利均衡的建立与市场效率状况分析
9.2 中国证券市场无套利均衡建立的障碍分析
9.3 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第十章 中国证券市场均衡建立与提高效率的有关政策建议
10.1 中国证券市场体制性缺陷及其改进的政策建议
10.2 加强中国证券市场规范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10.3 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 经济研究. 2002(11)
[2]中国证券市场运行偏差的深层剖析[J]. 于长福.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2(03)
[3]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J]. 解保华,高荣兴,马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5)
[4]中国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预测力的实证研究[J]. 戴洁,武康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4)
[5]市场摩擦理论及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 陈铭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3)
[6]上证指数中的混沌现象研究[J]. 段虎,沈菲.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02)
[7]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问题研究[J]. 庄序莹. 财经研究. 2001(06)
[8]从企业本位论到股东本位论──由《基金黑幕》引发的联想[J]. 许小年. 国际经济评论. 2000(Z6)
[9]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 奉立城. 经济研究. 2000(11)
[10]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缺陷与委托代理问题[J]. 刘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05)
本文编号:3580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8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