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04:18
市场约束是《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强化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之一,次级债由于其独特的市场约束机制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日益流行,而且,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和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在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第三章首先讨论了次级债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的特点,还特别比较了它与股权和债权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异同,随后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机制的设计特征,主要包括发债的时间安排、发债定价方式、债券投资主体等内容,进而将我国次级债的设计特征与主要发达国家(地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设计特征加以比较,总结国际商业银行次级债设计特征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次级债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在第四章,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影响次级债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因素,然后建立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机制。在本文的第五章,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机制受阻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的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时间安排
2.债券期限安排根据有关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期限至少应为5年。从我国银行业发行次级债的期限来看(见图3.2),总规模中65%的次级债的期限为10年,18%的次级债期限为15年,二者占比之和达83%,居主导地位,其中,多数10年期次级债发行主体在5年末拥有赎回权,而巧年期次级债则在第10年拥有赎回权。在剩余的规模中,期限为5年零1个月的占比为11%,6年的占比为5%
图3.7我国银行次级债投资者分布说明:FannieMae是指美国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资料来源:转引自许文辉(加04)。6.期权条款设计次级债往往附带有赎回、转换等期权条款,这灵活性,也使得次级债定价更加复杂。‘’李斌等(2006)认为,我国虽然规定了银行对其它银行心资本的20%,并也将其的风险权重设定为20%,但只是的一些经验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次级债结构设计的国际比较[J]. 邓学衷. 当代经济管理. 2007(03)
[2]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市场约束效应研究[J]. 靳瑾,褚保金. 现代金融. 2007(06)
[3]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定价模型[J]. 王丹丹,耿华.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02)
[4]我国银行互持次级债券的动因及风险分析[J]. 李斌,李旭红. 社会科学家. 2006(03)
[5]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J]. 张正平,何广文. 金融研究. 2005(10)
[6]强制性次级债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 于东智,蒲夫生. 金融论坛. 2005(10)
[7]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产品设计的比较研究[J]. 何韧. 国际金融研究. 2005(06)
[8]用实物期权模型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J]. 刘红. 南方金融. 2005(05)
[9]中国银行业次级债:发行定价与供求形势[J]. 许文辉. 证券市场导报. 2004(12)
[10]作为监管资本的次级债及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J]. 张兆杰. 国际金融研究. 2004(10)
硕士论文
[1]隐性保险条件下的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实证研究[D]. 卢百魁.青岛大学 2007
[2]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问题研究[D]. 李慧慧.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1921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时间安排
2.债券期限安排根据有关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期限至少应为5年。从我国银行业发行次级债的期限来看(见图3.2),总规模中65%的次级债的期限为10年,18%的次级债期限为15年,二者占比之和达83%,居主导地位,其中,多数10年期次级债发行主体在5年末拥有赎回权,而巧年期次级债则在第10年拥有赎回权。在剩余的规模中,期限为5年零1个月的占比为11%,6年的占比为5%
图3.7我国银行次级债投资者分布说明:FannieMae是指美国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资料来源:转引自许文辉(加04)。6.期权条款设计次级债往往附带有赎回、转换等期权条款,这灵活性,也使得次级债定价更加复杂。‘’李斌等(2006)认为,我国虽然规定了银行对其它银行心资本的20%,并也将其的风险权重设定为20%,但只是的一些经验进行细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业银行次级债结构设计的国际比较[J]. 邓学衷. 当代经济管理. 2007(03)
[2]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市场约束效应研究[J]. 靳瑾,褚保金. 现代金融. 2007(06)
[3]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定价模型[J]. 王丹丹,耿华.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7(02)
[4]我国银行互持次级债券的动因及风险分析[J]. 李斌,李旭红. 社会科学家. 2006(03)
[5]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J]. 张正平,何广文. 金融研究. 2005(10)
[6]强制性次级债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J]. 于东智,蒲夫生. 金融论坛. 2005(10)
[7]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产品设计的比较研究[J]. 何韧. 国际金融研究. 2005(06)
[8]用实物期权模型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J]. 刘红. 南方金融. 2005(05)
[9]中国银行业次级债:发行定价与供求形势[J]. 许文辉. 证券市场导报. 2004(12)
[10]作为监管资本的次级债及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J]. 张兆杰. 国际金融研究. 2004(10)
硕士论文
[1]隐性保险条件下的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实证研究[D]. 卢百魁.青岛大学 2007
[2]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问题研究[D]. 李慧慧.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1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59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