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股市基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半强式有效性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1 10:19
市场有效假说(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财务和资本理论。在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中,股价能充分及时的反映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一经形成便很快传达给市场,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那么它达到了什么程度呢?鉴于股票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检验中国股市的效率无疑是理论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股市的实际,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给出一个指导性的答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市场监管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根据市场的准确定位,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市场发展的监管措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合法规范的披露会计信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以理性投资,而不再盲目地投机。本文全面阐述了有效市场和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半强式有效市场与会计盈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鉴于会计盈余信息对股价变动的重要性,那么从盈余信息含量来检验上海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成为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根据公告日后的市场反应,来证明上海股市是否达到了半强式有效,并对年...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文献
(二) 国内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文献
1. 国内关于市场弱式有效的文献
2. 国内关于市场半强式有效的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分析
一、有效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 有效市场假说的涵义
(二) 有效市场的成立条件的分析
(三)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与会计信息
1. 弱式有效市场
2. 半强式有效市场
3. 强式有效市场
(四)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有效市场与会计盈余信息
(一)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
(二) 会计盈余与半强式有效市场
三、事件研究方法
(一) 介绍
(二) 事件研究的一般步骤
(三) 确定正常收益的模型
第三部分 实证分析
一、事件定义、样本选择及其描述
二、模型建立
1. 窗口期间
2. 方程建立
三、检验结果
四、实证结果分析
1. 从整体上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2. 窗口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五、年报最佳时机的公布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证券市场弱态有效性的检验——基于技术分析获利能力的实证研究[J]. 孙碧波,方健雯.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06)
[2]财务年报的交易量反应与投资者“跟风”现象:沪市A股实证研究[J]. 刘力,俞竞. 金融研究. 2002(08)
[3]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 孙爱军,陈小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4]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博奕分析[J]. 刘星,王晓龙,张国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5]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 邓子来,胡健. 金融论坛. 2001(10)
[6]上市公司盈余报告披露的特征及其信息含量[J]. 孟卫东,陆静. 经济科学. 2000(05)
[7]上海股市半强式有效性研究[J]. 陶颖玲,彭毅庆,魏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8]深圳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 张兆国,桂志斌,黄玮.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9]上海股市基于会计信息反应半强式有效性实证分析[J]. 杨朝军,蔡明超,刘波. 预测. 1999(05)
[10]中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性分析[J]. 郭显光,易晓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08)
本文编号:363705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文献
(二) 国内关于市场有效性的文献
1. 国内关于市场弱式有效的文献
2. 国内关于市场半强式有效的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分析
一、有效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 有效市场假说的涵义
(二) 有效市场的成立条件的分析
(三)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态与会计信息
1. 弱式有效市场
2. 半强式有效市场
3. 强式有效市场
(四) 有效市场假说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有效市场与会计盈余信息
(一)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
(二) 会计盈余与半强式有效市场
三、事件研究方法
(一) 介绍
(二) 事件研究的一般步骤
(三) 确定正常收益的模型
第三部分 实证分析
一、事件定义、样本选择及其描述
二、模型建立
1. 窗口期间
2. 方程建立
三、检验结果
四、实证结果分析
1. 从整体上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2. 窗口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五、年报最佳时机的公布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证券市场弱态有效性的检验——基于技术分析获利能力的实证研究[J]. 孙碧波,方健雯.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06)
[2]财务年报的交易量反应与投资者“跟风”现象:沪市A股实证研究[J]. 刘力,俞竞. 金融研究. 2002(08)
[3]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 孙爱军,陈小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4]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博奕分析[J]. 刘星,王晓龙,张国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5]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 邓子来,胡健. 金融论坛. 2001(10)
[6]上市公司盈余报告披露的特征及其信息含量[J]. 孟卫东,陆静. 经济科学. 2000(05)
[7]上海股市半强式有效性研究[J]. 陶颖玲,彭毅庆,魏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8]深圳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 张兆国,桂志斌,黄玮.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9]上海股市基于会计信息反应半强式有效性实证分析[J]. 杨朝军,蔡明超,刘波. 预测. 1999(05)
[10]中国股票市场的效率性分析[J]. 郭显光,易晓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9(08)
本文编号:3637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37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