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7-05-14 18:09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变化代表着市场资金供求力量的对峙,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它能引导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门,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金融自由化的思想发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它推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也不甘落后,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索。1996年步入正轨,到现在经过数十年的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即存款可以在不超过上限的范围内浮动,而贷款可以在不超过下限的范围内浮动。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最高上浮到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从之前的最多下浮到0.9倍变为0.8倍。这是我国从1996年正式着手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第一次在存款利率上有所松动,也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同时,利率市场化这个词又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活跃起来。 2011年,各大商业银行可谓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其高额的收益甚至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达2.65万亿元,创下了一个新记录。其中四季度的净利润突破了1万亿元,达10412亿元,净息差2.7%。如此高速的发展让人欣喜,但同时,我们更需要看到利润高速增长背后国有金融的垄断和商业银行对于传统盈利模式的依赖性,以及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如美国、日本,其商业银行体系都曾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危机。这足以说明,利率市场化之后,会挤压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同时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利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致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而根据2009到2011年的数据统计表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与其他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基本都在70%到90%之间。那么,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后,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极有可能导致利差逐渐收窄,而致使其盈利能力下滑。 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个大背景之下,我国的商业银行究竟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风险,而其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平稳化解。 首先,本文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应该包括的因素,回顾了一些相关的利率决定理论如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等以及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即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通常会进行利率管制,这也就导致了金融抑制现象的产生。而管制利率通常低于实际利率,这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扭曲了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而金融深化刚好与之相反,即取消管制,便能形成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总体来讲,该理论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认为利率应该由市场自发决定。 然后回顾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及其对金融市场抑或是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的研究。学者的研究首先是承认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但更重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体系遭遇的风险。比如萨奇(1996)就认为,利率市场化将带来利率的大幅上升,同时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增加。因为利率上升之后,会驱逐那些经营风险较低且信用度较高的借款者,市场上剩下的都是高风险的借款者。则银行开始不愿发放贷款,企业的借款得不到满足,经济出现萎缩,如此往复继而发生经济危机。戴国强(2005)认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最主要面临的是利率风险,而具体来看主要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和隐含期权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第三章则通过探讨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达到启示的作用。首先提及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的比较缓慢,前前后后总共用了十几年。即便如此,还是给商业银行体系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不断有中小银行亏损甚至倒闭。其次是日本,因为监管当局忽略了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而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之后还介绍了韩国和泰国的相关经验,最后引出了重点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蓝图的勾勒,直到1996年才开始正式着手实施。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放开了存款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2007年建立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2012年第一次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上浮至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 我国的渐进式利率市场化,也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变革。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要改利率结构,也要改利率传导机制。而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使得它自然地成为了利率调控的中间环节。它必须要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角色,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才能够保证通畅并且准确地传导中央银行的利率信号。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五大国有银行纷纷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走向了资本市场。 第四章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最重要的一点,它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使商业银行开始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无疑使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上的主动权上大大增加,可以真正选择“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客户。其次,利率市场化可以促使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再次,还可以有效的打击地下金融为商业银行拓宽利润渠道。 接下来的两章是本文相对着重分析的内容。分别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以及对风险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有:第一,激烈的同业竞争。即从利率管制时期的非价格竞争演变为市场化下的价格竞争。商业银行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组建好专业化的团队,保证定价的科学合理性;第二,信用风险。即商业银行为了高息揽储、高息放贷引致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问题;第三,利率风险,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最主要的风险,接着解释了利率风险的分类以及测度方法。之后,专门针对利率风险其中的两种,重新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重新定价风险采用的是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选取了十二家上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除外)样本。分别测算了其利率敏感性缺口、以及利率每上升100个基点带来的净利息的变化率。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清一色呈利率敏感性负缺口,即负债敏感型,这在利率上升期极为不利: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缺口管理方面做得最好,城市商业银行在2010年以后也开始有意识的调整缺口管理,降低了重新定价风险;其次对基差风险的考察采用的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将银行净利差作为被解释变量,基差风险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了其余9个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官定基准利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定价具有较强指导作用,所以其面临较大基差风险,定价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对两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比国有银行更大的基差风险。 最后一章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第一,提高产品的定价能力,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第二,加快业务转型。这其中包括两点:首先是优化客户结构,向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军。中小企业资金量需求小,风险集中度不高,且银行可以占有议价优势。其次是加速发展中间业务,因为中间业务和利率无关,可以规避利率风险;第三,建立完备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利率管理方法去规避利率风险;第四,对于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来讲,需求合作化发展道路是最好的前进方向。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定量考察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基差风险以及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其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利差的因素。并分别考察了总体样本,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发现基差风险以及其他因素对国有商行和城商行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和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机遇 利率风险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33;F832.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1. 绪言13-16
  • 1.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方法和框架14-16
  • 1.2.1 研究方法14
  • 1.2.2 研究框架14-15
  • 1.2.3 创新与不足15-16
  • 2. 利率市场化概述16-25
  • 2.1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16-17
  • 2.2 市场利率的决定17-20
  • 2.2.1 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17-18
  • 2.2.2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8-19
  • 2.2.3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19-20
  • 2.3 国内外研究20-25
  • 2.3.1 国外研究20-22
  • 2.3.2 国内研究22-25
  • 3. 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经验25-34
  • 3.1 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5-30
  • 3.1.1 美国25-26
  • 3.1.2 日本26-28
  • 3.1.3 韩国28-29
  • 3.1.4 泰国29-30
  • 3.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30-34
  • 3.2.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30-32
  • 3.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特点32-34
  • 4.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34-38
  • 4.1 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34-35
  • 4.2 扩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提升了其核心竞争力35
  • 4.3 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35-36
  • 4.4 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地打击“影子银行”,为商业银行拓宽利润来源36-38
  • 5.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38-46
  • 5.1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考验38-39
  • 5.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39
  • 5.3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增加39-46
  • 5.3.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概念39-41
  • 5.3.2 利率风险的测度41-46
  • 6.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检验46-60
  • 6.1 对于重新定价风险的实证研究46-50
  • 6.1.1 模型选择及数据获得46-47
  • 6.1.2 模型估计47-50
  • 6.2 对于基差风险的实证研究50-60
  • 6.2.1 变量选取52-55
  • 6.2.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55
  • 6.2.3 模型设定以及估计结果分析55-60
  • 7. 政策建议60-66
  • 7.1 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60-61
  • 7.2 加快业务转型以适应市场的转变61-62
  • 7.2.1 优化客户结构,占领中小企业市场61-62
  • 7.2.2 减少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大力发展中间业务62
  • 7.3 有效的规避和化解利率风险62-64
  • 7.4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可寻求合作化发展道路64-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0
  • 后记70-71
  • 致谢71-72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华;浅析农村民间信贷[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2 李敦瑞;郝嘉妮;孔群喜;;中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问题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李世美;;股票价格对超额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刘忻梅;杨金林;唐俊;;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6 王涛,闫为民;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深化问题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高岩;;改善新疆金融环境 促进经济增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8 干楠;利率市场化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李冰;转型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控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宋岩;浅论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借鉴[J];商业研究;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碧;;关于金融资本助推“三农”建设的思考[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4 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希敏;马微;;社会资本发挥抵押替代技术的理论分析及其检验——一种观察农户借贷行为的新视角[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7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洁;基于或有权益方法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勤;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煜;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岩;农村民间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程铭;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赵浩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5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