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认购者身份与信息披露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8:07
定向增发本来是一种理想的股权融资模式,但中国却屡屡发生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提案被该公司的股东大会或证监会否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定价有失公允,鉴于信息披露为上市公司操控增发价格创造了条件,本文将从信息披露的视角,以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Logistic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了认购者身份、定价基准日前后发布的消息类型和相应时期的股价波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向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发布打压定价基准日前股价的消息,以获得一个较低的定价基础,进而导致其在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小于基准日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另外向非关联方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发布刺激定价基准日前股价上涨的消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定价基础,并引起它在定价基准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大于基准日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最后当上市公司既面向关联方,又向非关联方定向增发时,若机构投资者认购的定向增发新股比例越高,则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发布增加定价基准日前股价的消息。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动机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框架及创新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私募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关于定向增发的文献综述
3 中国资本市场定向增发相关制度分析及本文假设
3.1 定向增发的相关制度规定
3.2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的时机选择
3.3 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前的异象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4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4.3 描述性统计
4.4 t检验分析
4.5 Logistic回归结果
4.6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基于2004—2006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检验[J]. 王雄元,陈文娜,顾俊. 会计研究. 2008(12)
[2]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J]. 章卫东. 经济评论. 2008(06)
[3]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实证分析[J]. 徐晓静. 企业经济. 2008(10)
[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2002—2006年的实证分析[J]. 杨玉凤,曹琼,吴晓明. 审计研究. 2008(05)
[5]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公司短期股价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章卫东,李德忠. 会计研究. 2008(09)
[6]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J]. 魏立江,纳超洪.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05)
[7]股权分置改革、高股利分配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周县华,吕长江. 会计研究. 2008(08)
[8]我国股票定向增发期间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刘仁和,郑爱明,刘援朝.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8)
[9]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 管理世界. 2008(06)
[10]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J]. 侯晓红,李琦,罗炜. 会计研究. 2008(06)
博士论文
[1]中国证券非公开发行融资制度研究[D]. 李有星.浙江大学 2007
[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时机选择行为研究[D]. 汤胜.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6927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动机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论文框架及创新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私募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关于定向增发的文献综述
3 中国资本市场定向增发相关制度分析及本文假设
3.1 定向增发的相关制度规定
3.2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的时机选择
3.3 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前的异象
3.4 研究假设的提出
4 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4.3 描述性统计
4.4 t检验分析
4.5 Logistic回归结果
4.6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年报及时性的信号效应——基于2004—2006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检验[J]. 王雄元,陈文娜,顾俊. 会计研究. 2008(12)
[2]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J]. 章卫东. 经济评论. 2008(06)
[3]我国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机的实证分析[J]. 徐晓静. 企业经济. 2008(10)
[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2002—2006年的实证分析[J]. 杨玉凤,曹琼,吴晓明. 审计研究. 2008(05)
[5]定向增发新股折扣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公司短期股价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章卫东,李德忠. 会计研究. 2008(09)
[6]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J]. 魏立江,纳超洪.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05)
[7]股权分置改革、高股利分配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周县华,吕长江. 会计研究. 2008(08)
[8]我国股票定向增发期间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刘仁和,郑爱明,刘援朝.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8)
[9]定向增发“盛宴”背后的利益输送:现象、理论根源与制度成因——基于驰宏锌锗的案例研究[J]. 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 管理世界. 2008(06)
[10]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J]. 侯晓红,李琦,罗炜. 会计研究. 2008(06)
博士论文
[1]中国证券非公开发行融资制度研究[D]. 李有星.浙江大学 2007
[2]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时机选择行为研究[D]. 汤胜.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66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66927.html